2)第二百章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_乱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旧了。

  这班人,和对恭王不满的旗人、宗室,混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奇异的为肃顺抱不平的暗流。

  至于真正受惠于肃顺的人——以湘系为代表的的地方汉员,暗地里,更加是为肃顺抱不平的。只是大伙儿都有一个默喻:辛酉政变,是人家满洲人“闹家务”,既不干咱们的事儿,咱们就不必多事儿——反正,“抑满扬汉”的政策,在新当政者手里,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变化。

  这股为肃顺抱不平的暗流,谈不上多么汹涌澎拜,毕竟,不管是不是同情他,真正喜欢肃顺的人,几乎没有,可是,“人心郁结”,也毕竟是个事实。

  照应肃顺的遗属,纾解“人心郁结”之外,更可藉此宣扬新朝宽大为怀的德意,在八旗内部,冲淡黜神机营“出旗”带来的戾气,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儿。

  轩亲王为辛酉政变当事人之一,肃顺为他手擒,由他出面安排对肃顺遗属的照应,道理等同于查看肃顺家产时文博川对征善、承善两兄弟的“网开一面”、“法外施仁”,是十分合适的。

  只是,郭嵩焘还有一个疑惑:辛酉政变的当事人,可不止轩亲王一人,而且,他并不是决策者,最核心的三位,其实是恭亲王和慈安、慈禧两位皇太后,那么,不晓得这三位对轩亲王的这个安排怎么看呢?他们四位的意见,是一致的吗?

  呃,轩亲王此举,还有没有什么更多的深意呢?

  正在浮想联翩,关卓凡说话了,“肃豫庭的事情,咱们得空儿了再聊;今儿个,已经在旺察氏母子这儿耽搁了不少辰光了,咱们赶紧办正事吧!”

  郭嵩焘一怔,连忙说道,“是!”

  *

  因为先头插进了旺察氏母子这档子事儿,关卓凡估摸着,顾问委员会的“正事”办结之后,无论如何,赶不及在宫门下钥之前回宫了——当然,也可以叫开宫门,只是并没有十足必要去破这个规矩,而且,如果回宫,十有**,皇帝会推迟传晚膳的时辰,空着肚子等他。

  于是,关卓凡派人提前给宫里和府里打了招呼:今儿个晚上,回府,不回宫了。

  另外,也是因为时间的问题,顾问委员会这边儿的“正事”,程序上就和上午外务部那边儿的掉了个个儿:先拍“大合照”,再“视察、慰问”,以及发表“重要讲话”。因为,如果像上午在外务部那样子,把拍“大合照”放到最后,则冬天天儿黑的早,到了时候,拍照所需的光线,一定不足够了。

  无论如何,轩亲王发表了著名的“银碗讲话”之后,在如雷的掌声中,轩亲王对顾问委员会的“视察、慰问”,热热闹闹、圆圆满满的结束了。

  回到朝内北小街,已是掌灯时分了。

  半空中彤云密布,眼见又要下雪了。

  车子进了二门,明氏已经在阶下相候。

  请收藏:https://m.boka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