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七九章 真正放心?真正不放心!_乱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趣园,皇帝住涵远堂,丽妹妹住载时堂――当然,倒过来也可以――皇帝住载时堂,丽妹妹住涵远堂。”

  顿了顿,“楠本稻呢,就住湛清轩――离涵远堂最近,可以就近照料皇帝。”

  说到这儿,慈安转向楠本稻,笑着说道:“这个湛清轩,面阔三间,虽然不算很大,不过,四周出廊,精致的很!四周围竹子啊、树啊、弯弯曲曲的小路啊,景致也顶好!而且,在整个谐趣园中,湛清轩的地势,本就差不多是最高的了,自个儿的台基,还特别之高,因此,视野是顶好的!”

  在这儿,狮子补充两句,原时空,《火烧圆明园》里,刘晓庆扮演的慈禧――那个时候还是“兰儿”,唱小曲儿吸引梁家辉扮演的文宗的某些镜头,就是在这个“湛清轩”拍的哦。

  楠本稻不晓得该如何回应母后皇太后的“恩典”?王爷既没表态,皇上是否搬进颐和园,就定不下来,这个“湛清轩”和她楠本先生扯不扯的上关系,现在还两说,于是,只能站起身来,一言不发的福了一福。

  至于慈安提到的涵远堂、载时堂――

  清漪园时代,谐趣园的正殿是载时堂,面阔五间;彼时的涵远堂,叫做“墨妙轩”,是三间的敞轩,主要的功能,是典藏“三希堂”石刻,高宗赞之曰:“点缀亭台学惠山,胜它墨妙萃斯间。”

  后来,“三希堂”石刻转移至西苑北海的阅古楼;嘉庆十六年,谐趣园大修后,“墨妙轩”改轩为堂;关卓凡主持重修颐和园,更是将“墨妙堂”进一步扩展为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并易名“涵远堂”。

  此时,“涵远堂”的格局,就超过了“载时堂”,取“载时堂”而代之为谐趣园的正殿了。

  对于关卓凡的这个改动,颇有人不以为然:谐趣园的格局,本是北面开阔空旷,南面平桥曲廊,东西堂斋相对,全园疏密有致,现在,北面的墨妙轩一扩再扩,终于扩成了一个大殿,整个谐趣园的格局,可就变了――

  呃,有这个必要吗?

  哼,没有这个必要?若无当初的改动,现在,你叫皇帝和慈丽皇太后娘儿俩咋住啊?

  用二十一世纪的话说,此谓“双主卧”――明白吗?

  嗯,咱们轩亲王,果然高瞻远瞩啊。

  哦,说明一下,原时空,颐和园重修之后,“载时堂”易名“知春堂”,不过,关卓凡觉得,“知春”这个名字,实在是太滥了些,单是颐和园,就有两个“知春”――昆明湖东岸,有个“知春亭”,谐趣园这儿,也有个“知春亭”,难道,再加上个“知春堂”?

  两个“知春亭”,还可以说“母园”、“子园”相互呼应,可是,再加个“知春堂”――

  算了,还是保留“载时堂”的名字吧。

  慈安转回关卓凡,“还有婉贵妃――”

  婉贵妃?

  请收藏:https://m.boka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