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零八章 换了人间_乱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因此,必须建设一条通往海港的煤运通道。

  原时空,李鸿章上奏,请准造一条开平至芦台的铁路,全长九十里。开平矿务局出产的煤炭,拟用铁路运至芦台后,再换船沿蓟运河至北塘出海。

  朝廷不准。

  李鸿章只好从芦台向开平挖一条人工河,试图将开平和芦台用水路连接起来。

  这条“煤河”挖到胥各庄,因为地形隆起,再也无法前进,李鸿章再次上奏,请准造开平至胥各庄的铁路――只有二十四里。

  不给造这条铁路,开平矿务局的煤就运不出来;另,李鸿章声称,这其实是一条“快车马路”――不用机车,而是用骡马拉动车厢。

  朝廷只好捏着鼻子同意了。

  原时空,中国的第一条正式的铁路――唐胥铁路,就这样诞生了。

  那是光绪七年,即1881年的事情。

  现在,是同治五年,即1866年,中国第一条铁路的诞生,提前了整整十五年。

  还有,唐津铁路全长一百八十六里,几乎八倍于唐胥铁路。

  对了,开平矿务局――中国的第一座大型近现代化煤矿,投产的时间点,也比原时空整整提前了十五年。

  真正是换了人间。

  北塘不是“唐津铁路”的终点,它将继续南展,延至大沽。然后,折而西北,以“京津铁路”之名,一路直奔北京。

  规划唐津铁路之时,唐廷枢为节省成本,曾有铺设窄轨的打算,但被关卓凡坚决否定掉了。他通过容闳训示唐廷枢:唐津铁路并非只为开平矿务局服务,这条铁路,必须成为日后中国庞大铁路网的一部分,具体点来说,就是成为“京奉线”的一部分。所以,必须采用标准铁轨。

  关卓凡和约翰逊副总统共同主持唐津铁路的“通车剪彩”仪式之后,将和“美利坚访华代表团”一起,登上中国的第一列火车,奔赴一百八十六里之外的唐山,参观“一期工程”已基本完工的开平矿务局。轩郡王和约副总统将再次主持一次“剪彩”仪式――开平矿务局的“投产剪彩”仪式。

  回到大沽后,轩郡王、约副总统将第三次“合作”,共同打下“京津铁路”的第一口道钉。

  之后,京津铁路就要正式动工了。

  汽笛长鸣,彩旗招展,关卓凡心潮澎湃:中国的工业化、近代化,扎扎实实地迈开了脚步!

  而且,步伐将愈来愈快!

  *(未完待续。。)u

  请收藏:https://m.boka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