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三五章 先见之明_乱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优势。

  包括“强大号”在内,意大利舰队一共拥有十二艘铁甲舰。

  “强大号”名字好听,但舰队中真正牛掰的铁甲舰,是旗舰“意大利号”和“迪波托加罗号”,这两艘都是快速舰;还有“铅锤号”,这一艘,采用了当时最顶尖的设计――“炮塔”,另外还装上了撞角。“强大号”伤退,并不影响意大利舰队的整体战力。

  所有的铁甲舰,都装有大口径的“阿姆斯特朗”线膛炮。

  铁甲舰之外,意大利舰队还有十六条木壳蒸汽战舰。

  匆匆赶到的奥地利舰队,只有七艘铁甲舰,且大多比较陈旧。木壳蒸汽战舰,也只有七艘。

  就总火力而言,奥地利舰队大约还不到意大利舰队的一半。

  “强弱悬殊”,仿佛陆军了。

  战斗进程和结果呢?

  进入利萨海域,特格特霍夫将舰队编成三个“v”字形的楔形阵,纵向排列。第一个楔形阵,由七艘铁甲舰组成,旗舰“费迪南德号”打头;第二个楔形阵,由木壳蒸汽舰组成,打头的是“凯撒号”;其余的炮艇和小型舰船,编入第三个楔形阵。

  意大利舰队司令佩尔萨诺,见奥地利舰队向自己冲来,不由大吃一惊――咦,不晓得他为什么会“大吃一惊”?难道他以为,奥地利人永远不会来救援利萨岛,一直由得他不慌不忙,从容施为?

  “大吃一惊”的,不止佩尔萨诺一个人。木壳舰分队的指挥阿尔比尼,干脆拒绝参加对奥地利舰队的海战,理由竟然是:俺们太累啦。再者说了,木壳舰对铁甲舰,那不是白给吗?

  顾不得处置临战抗命的木壳舰分队,匆匆忙忙地,佩尔萨诺将十一艘铁甲舰编成一列纵队,向奥地利舰队前方冲去。手忙脚乱之下,最新式的“铅锤号”居然没有进入纵队,而是和纵队并行。佩尔萨诺一看,算了,将错就错,俺过“铅锤号”去,把指挥舰由“意大利号”改成“铅锤号”好了。

  这是一个不可理喻的变动――也许佩尔萨诺觉得,处在战斗队形之外的“铅锤号”,会更加安全些?

  这个更动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后果。

  其一,混乱之中,舰队的大部分战舰,都不晓得旗舰已经变成了“铅锤号”,对“铅锤号”打出的旗语,一头雾水,不晓得该不该接受?

  其二,本来,“意大利号”排纵队之第四位,这么停下来一折腾,纵队前面的三艘战舰,和“意大利号”之间,出现了一个大大的缺口。

  特格特霍夫何等样人,岂能放过这个天赐良机?立即指挥舰队,穿过这个大缺口,将整支意大利舰队,一分为二。

  意大利舰队阵形大乱,双方混战起来。

  这个情形,和前文提到的,英国和法国打的特拉法加海战,颇为相似。特拉法加海战中,英国舰队统帅纳尔逊,亦是将法国舰

  请收藏:https://m.boka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