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02章 一九三章 论专业分工的排挤效应_东都汴梁闲话回忆录[七五]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事、甚至当地有盗买兵器厉兵秣马等具造反之嫌的情况发生,身为襄州首正的知州应当不甚清楚。或者该说,依打聽及观察来有关这位知州的性格,应是没胆涉入。连襄州境内商会在多年以前开始,便一直私下存有另交「会钱」与帮派的传统,这位知州截至目前为止,也似乎对此皆仅有耳闻而已。

  ——此人懒得不能再懒,放权与魏登之后,只要财道持续畅通,其馀他事,几乎便皆一应不管。

  情报二则乃是采取偷鸡摸狗行动的成果。

  青师兄入城以后,克忠职守,当日便悄悄去侦查了本地兵营一趟,以他那易容高手的神奇眼光观察世间万物,当即便惊悚地发现到各营中皆有几名重要位置的军官,是由人易容假扮顶替而成!则真身到底人在何处,又是否已遭遇了不测,一应不知,可细想便晓约莫是凶多吉少,暗里酝酿著阴谋。

  先有私买兵器之情,后有厉兵秣马之实,如今更有军中官士遭顶冒——这襄州一地的异状不掘则已,一掘惊人,依据历史说书及经验法则的推衍,要说没牵扯进「反」字系列的图谋,那还真是奇怪了!

  因此包大人一听十分重视,随后像想通何事一般,请青师兄顺带调查了一下在襄州当地任职的另一名许姓通判,才发现当时这位在人前露面的许姓通判,竟也遭到人易容假扮而顶替,且装扮他的人技巧十分高超,若不是如青师兄这种精通此道的高手,根本察觉不出来异状……

  通判本是中央派至地方的监察,大州设两三人,小州一人。若地方有异,通判第一要务应先向朝廷报告,犹如朝廷的眼目。不过历来也不乏有通叛到任后,便与当地首官一齐同流合污的情形发生。

  襄州设置通判魏登、许铭二人,魏登此位疑点重重的仁兄姑且不说,可后者这名许铭通判,据包大人所知,应是位正直有为精明能干的年轻人。襄州此处若有异状,依许铭的才干与操守来断,应不至于分毫无察,更不可能知情不报才对。是故临行前,官家还曾特地交代过包大人,要来看看这位许铭通判的情况。

  只是包大人为人谨慎,入城后并未在第一时间去找这位许铭了解情形,也幸亏如此才未在此假冒人面前暴露出我方踪迹。彼时知晓这位许通判竟不知在何时遭人顶替了去,那本人可能早便遭遇不测,也才能解释他为何一直未曾向朝廷递出过这襄州内有异状的消息了。

  一个通判假若横死地方,可能会引起朝廷的注意或重视。可若这般神不知鬼不觉地进行偷梁换柱,不易引起注意不说,更重要的是,如今这个假的许通判,俨然与魏登交情不错——至此监督阵线全沦陷,行政监察两合污,只要其间这些人有意愿合作,简直可以只手遮天,将襄

  请收藏:https://m.boka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