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63章 做自己的事_抗战之红色军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真正进入成熟期,即可投入作战的导弹,是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出现的,即精确制导导弹。但是,功勋系统出具的最简单的1950年代导弹,也具有弹道特征和精确制导能力。

  “好吧,就先研制这一种最简单的。”武爱华对系统也是见怪不怪了。有些东西,可能是按历史脉络来的,有些东西上,太具有跳跃性了。

  这时,功勋系统的“逆天”本质再一次表现出来。别国发展导弹,要反复地设计、试验,其中要经历很多失败,动用很多的人力、物力与财力,搞出来的东西还未必就好用;但中国却完全不同,那些参与导弹设计的专家们,在度过了最初的基本理论之后,发现引导他们的专家(智能机器人)每一步的考虑都是那么的科学、精准而无可挑惕。

  这个比“零号工程”还要先上马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中心”,在完成现实版“飞龙1型”的研究与生产任务后,终于在1940年秋天试制成功飞龙2a、飞龙2b、飞龙2c等三型导弹。

  2表示“第二代”,a、b、c分别表示发射平台的同不,其中a表示地面发射,b表示空中发射,c表示海上发射。至于水下潜艇发射的2d型,则正在研究之中。

  不管是地面发射,空中发射,还是水面发射,“飞龙2型”系列还是只能攻击地面目标或水面大型舰只,对于驱逐舰或地面移动坦克之类的,其精确性还远远达不到。如果真的要打,花十几枚导弹打一辆坦克,从成本上来说也不是很划算。当然,近距离发射又是另外一回事;可是,近距离时还需要导弹对付驱逐舰或坦克吗?

  “飞龙2型”在整体性能及技术指标上,都明显高于德国的v-2导弹。譬如v-2的最大射程为300公里,而飞龙2的最大射程则为500公里;譬如最大射高,v-2为100公里,飞龙2为150公里;譬如自重,v-2为12800公斤,而“飞龙”只有9500公斤;长度前者14米,后者11米;最大飞行速度前者马赫,后者马赫;离陆时推力前者27000公斤,后者则为35000公斤。

  这些数字的不同,表明中国的火箭及导弹技术更加先进,在材料选择上,火箭结构设计上,以及推进剂的选择与装备方面,都远远超过了德国的水平。

  武爱华当然明白,这并不是他的功劳,甚至还算不上中国人的功劳。但是,这种研究与生产活动,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培养了一大批工程技术研究专家,他们也许从火箭的结构出发,会去研究其他相关设备的结构问题。同时,这种设计技术一旦成熟,就可以进入相关专业理论,以便更多的人掌握这些设计原理和方法。

  至于民族的创新问题,并不会因为系统出品了就扼杀了这种创新,反而会因为系统不断出具新技术,而引发人们对更多技术的关注。

  第三项值得书写一番的成就是水轮发电机组与汽轮发电机组的研制与生产。这一方面的技术,后世天朝的发展非常不错,虽然其技术水平未必比欧美等发达国家先进,但其合理的性价比,也让国产的发电机组在世界市场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请收藏:https://m.boka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