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一十五章 泰昌三大诏_权驭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关注着紫禁城里的动静,朱常洛登基后没几天就病倒了,一直在乾清宫里休养,朝中的政务由万历皇帝任命的辅臣处置。

  除了李宏宇外,谁也没有想到正值壮年的朱常洛竟然在登基后会患上一场大病,而且都认为朱常洛的病没什么大碍,再怎么说朱常洛还年轻。

  因此,在辅臣们的建议下,朱常洛登基后不久连下三大诏书,成为了其在历史上的绝唱。

  第一道诏书,朱常洛下旨罢免了派往全国的矿监和税使,停止任何形式的采榷行为。

  这道圣旨一出京城的文官们是欢呼雀跃,他们与万历皇帝因为矿监和税使的事情斗了这么些年,终于被朱常洛给废除了,将那些担任矿监、税使的宦官们悉数调回京城。

  李宏宇对此是无奈地摇了摇头,暗中苦笑,他实际上是反对撤除矿监和税使,因为如此一来皇帝的内库就失去了重要的资金来源,以后遇到事情的事情内库如何调拨款项。

  至于大明户部的国库,根本没有多余的资金来应对突发的天灾**,只能依靠皇帝的内库去赈灾济难。

  伴随着矿税的废除,那么势必有一项大明的税收会增加,否则如何来维持官府的正场运作?

  明清时重要的税赋有两种,一是农税,二是商税,商税与朝中的文官集团关系密切自然不可能增加,连万历皇帝对此都无可奈何。

  因此,随着泰昌帝废除了矿税,那么朝廷势必要以农业税来填补,而大明缴纳农业税的人是生活在最底层的贫苦农民,无疑使得他们的生活更加困苦。

  泰昌帝的第二道诏书与军队有关,以万历皇帝遗诏的名义,发内帑数百万两来犒劳九边将士,使得军心大振,皆大欢喜。

  李宏宇对此唯有摇头苦笑,内帑的银两并不富裕,泰昌帝一下子拿出了那么多银子来犒劳边防将士,这么大的一笔资金窟窿要如何填补?

  因此,在李宏宇看来这道诏书虽然看似安抚了边防将士,但无疑间接加剧了农业税的征收。

  至于泰昌帝的第三道诏书,则与内阁有关,由于内阁只有方从哲一名阁员,故而泰昌帝增选了几名阁员,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莫过于原内阁首辅、东林党魁叶向高的回归。

  而且,令李宏宇感到震惊的是,泰昌帝增选的这几名阁员皆来自东林党。

  例如礼部尚书何宗彦被封为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礼部右侍郎韩爌被封为文渊阁大学士兼户部尚书,翰林检讨刘一燝为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这三人皆为东林党人。

  如此一来,内阁首辅方从哲的日子就变得不好过了,何宗彦等新任阁员的资历不如他,他现在尚能镇得住内阁的场面,可一旦告老还乡的叶向高回归京城,那么他在内阁中就将彻底丧失话语权。

  李宏宇原本以为泰昌帝启用东林党人

  请收藏:https://m.boka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