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024章 临阵指挥对决_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024章临阵指挥对决

  洛阳城东门外,诸葛亮和司马懿之间的临阵指挥对决。

  面对诸葛亮摆出的圆阵防御,司马懿采取了锋矢阵的进攻阵型进行应对.但打着打着,诸葛亮突然收缩外部阵型,变成了一个类似于八角形的阵型——八阵图。

  八阵图,是一种多兵种联合作战,攻防于一体的阵型,如果是全状态的八阵图,在同等兵力下,司马懿的四万曹魏郡兵,恐怕很难在正面对抗汉军主力。

  但可惜,现在的诸葛亮,手里只有三万兵马,其中两万是熟练掌握八阵图阵型转换的大汉北军,还有一万是完全没有八阵图操练经验的南阳郡兵。

  为此,诸葛亮只能把南阳郡兵往内部回收,把大汉北军摆在外围,用两万北军来对抗司马懿的魏军。

  而司马懿这边呢,因为担心诸葛亮留了后手,手中保留了近八千人的预备队,实际投入到战场中的部队,也只有三万两千人左右。

  兵力上,司马懿还是占据优势的,但实际的战况发展下来,司马懿却发现,情况跟自己想的不一样。

  当诸葛亮在一开始采用圆阵防御的时候,司马懿采用锋矢阵进攻,其目的,就是要重点突破,凿穿诸葛亮的圆阵。

  为此,司马懿下令前军的一万五千人强攻,左翼和右翼各八千万,往圆阵的侧方向移动,尽可能的牵制住诸葛亮的圆阵侧翼兵马。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尽可能的牵引诸葛亮所部侧翼和自家前军攻击重点之间的距离,割裂汉军圆阵侧翼对魏军攻击重点的支援。

  简单来说,就是要撕裂汉军圆阵之间的互相联系。

  圆阵能在防守端起到奇效,就是因为圆阵能最大限度的引领兵卒之间的互相协作,在局部防御中,造成多打少的效果。

  而现在,司马懿要做的,就是切断这种互相协作的可能,这样就能轻松破解圆阵的防御。

  可以说,一开始的指挥,司马懿是目的性非常明确的,而且进攻实施的还算顺利。

  但打着打着诸葛亮弄出了一个奇怪的“八阵图”出来。

  八阵图,既有圆阵的防御性,同时,又因为多兵种不同转换调整,给正面进攻的对手造成应对不便的效果,如果在战场上不能快速适应对手变化的话,很有可能在措手不及下,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本来你面对的对手是手持苗刀的士卒,但打着打着,突然变成了一群刀盾兵。

  如果是这样也就罢了,刀盾兵虽然防御力强,但进攻能力弱,从苗刀兵变成刀盾兵,常规应对不变也没什么关系。

  但要命的是,这群刀盾兵的身后,你不知道会搭配一些什么兵种的汉军士卒有可能是长枪兵,有可能是弓弩手,反正不是纯粹的刀盾兵。

  魏军士卒有时候忙着跟眼前的刀盾兵搏命,但不知道从哪里钻出来

  请收藏:https://m.boka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