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65章 平策_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165章平策

  今时不同往日了。

  以前的季汉,受限于实力不足,光复河山需要时间,也能理解。

  可如今,大汉已经占据天下一半,实力一家独大,如果再这么磨磨蹭蹭的拖下去,确实对一统天下的大业没什么好处。

  一统天下,有时候就是凭着一口气,而这口气一旦断了,很有可能几代人都续不上。

  曹操当年在短短的数年时间内平定中原,一统河北,当时大多数人都以为,曹操才是最后平定天下之人.可偏偏曹操在赤壁一战中被人打断了这口气,导致后来曹魏三代人,都没有能够把这口气重新续上,如今更是落魄到只能退守河北了。

  而如今,大汉也到了这个关键节点,因此,不管诸葛亮用什么方法,他都必须促成这次北伐。

  这口气,真的不能断。

  虽然说,多少是有点冒险,但诸葛亮知道,有些事情,真就必须去做。

  这次北伐,在诸葛亮拉下老脸,搬出先帝的知遇之恩后,勉强算是决定了下来。

  但怎么打的问题,还得继续商量.但不能急于一时。

  北伐可不是什么小事,事关数十万士卒的生死存亡和大汉国运,不能不慎重。

  之前包括张溪在呢,谁都没有想过要打这一仗,所以对北伐的战略方向,考虑的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真要打了,可不能仅仅依靠一时的感觉就去制定战略。

  还是需要仔细认真的思考一下的。

  为此,张溪等人在长安暂时住下了,各自思虑北伐方略,十天后,再次在丞相府齐聚,共同讨论北伐的具体战略。

  其实吧,单纯的从军事角度去考虑问题的话,大汉出兵北伐,能走的现成路线,一共就两条。

  一条,是仿照当年曹操平定河北的策略,从兖州出兵,渡过黄河.但这条路,要面对的就是郭淮率领的十万守河魏军。

  这是一条反向官渡之战的道路,集结重兵攻击河北,在黄河沿岸进行决战,一战击溃魏军主力后,就可以顺势横扫河北了。

  但是吧,这条路不太好走,有很多兵家忌讳。

  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粮草补给的问题。

  当年袁绍是怎么在官渡之战大败的?!

  因为乌巢被袭,军中断粮。

  而袁绍为什么要把屯粮重地放在黄河南岸的乌巢?!

  因为从河北邺城运粮到黄河南岸,补给线太长了,远不如曹操从许昌运粮到东郡来的近,必须要寻找一个屯粮地。

  而如今的情势是反过来的,大汉要进攻河北,哪怕从洛阳运粮,因为黄河的阻隔,运粮也不方便。

  因此,要进攻河北,就必须先在黄河北岸打下桥头堡,然后运粮过河囤积,补给线拉长。

  而相反,曹魏方面,从邺城运粮到前线,补给线可比大汉要短的多。

  这就等于是一个翻版的官渡之战,而曹魏有老祖宗的先例可依,

  请收藏:https://m.boka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