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81章 河东战事明朗_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181章河东战事明朗

  戴陵不是徐盖,作为一名征战沙场二十余年的将军,虽然碍于天资和能力,称不上什么名将,但他到底是经验丰富的老将军了。

  司马师让戴陵以五千兵马坚守猗氏县五天,戴陵虽然守的很艰苦,但终究还是守到了第五天,然后率领残余的两千多士卒往北突围,退往了汾阴县。

  至于为什么不撤回安邑县跟司马师汇合.不是戴陵不想,而是不能。

  戴陵只有五千士卒,需要面临姜叙六万大军的围攻,他能守五天,已经是超水平发挥了。

  因此,在守卫猗氏县的时候,戴陵的伤亡不小,到最后突围的时候,全军只剩下两千余人。

  而猗氏县四周被围,西侧和南侧都是蜀贼的攻城主力军,而东侧通往安邑县的官道,戴陵用脚后跟想都知道,姜叙肯定安排了重兵伏击,因此,戴陵只能选择蜀贼围城相对薄弱的北侧突围,退往汾阴县暂避。

  而司马师呢,他的运气比郭淮要好的多,有戴陵为他争取到了足够的撤退时间,他还是抢先一步的撤回了安邑。

  司马师撤回安邑后,立刻下令全城戒严,非郡兵士卒外,任何人不得在城内走动,违者,杀无赦。

  同时,司马师又下令自己的亲兵接管了安邑县四门防御,更改了巡城号令,断绝城内城外的一切接触,防止安邑世家和蜀贼里应外合。

  一番紧急应对布防下来,还没有看到蜀贼出现在安邑城下,司马师这才稍微松口气。

  可就在司马师做好了死守安邑,等待援军的准备时闻喜县传来紧急军报,蜀贼围攻闻喜县,闻喜县令告急。

  是的,邓艾在钻出中条山后,并没有选择进攻安邑县,而是去了闻喜县。

  在邓艾看来,安邑的位置,距离更靠前线的解县和猗氏县也不算太远,司马师如果反应迅速的话,也是有可能及时回援的。

  而且,根据安邑卫氏提供的情报,司马师对安邑并不是没有任何防备,他还留下了五千士卒守卫安邑邓艾和王平一共只带了两万士卒钻入中条山,在山中的恶劣环境下行军,不可能没有损失,士卒多少会有些疾病或者伤病,仅靠手头的这点人,恐怕很难在短时间内攻克安邑。

  哪怕有卫氏里应外合,难度也不小。

  因此,邓艾和王平商量了一下,选择了安邑城以东一百里,对司马师来说更加后方的闻喜县动手。

  虽然进攻闻喜县,不会有内部世家大族的配合,无法做到里应外合,但闻喜县城内只有一千人左右的守军。

  来回比较一下,邓艾和王平都觉得,进攻闻喜县的风险,要更小一些。

  就这样,王平效仿了当初偷袭宛城的战法,精选了五百无当飞军在凌晨时分发动偷袭,用勾爪爬上闻喜县城楼,占据一块立足地,然后接应邓艾率领的主力跟

  请收藏:https://m.boka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