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7章 三顾茅庐_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7章三顾茅庐

  这年月,教书是个累人的活。

  对张溪来说,尤其累人。

  这时代的教书,是先从背诵开始的。

  先得全文背诵,背诵下来了,然后先生再解读其中的意思.很熟悉是不是,现代社会教育你背诵古文诗词也是一个套路。

  可背书这事儿吧,你得先把每个字都先认下来才行。

  《礼记》成书于前汉,但记载的却是先秦时期到现在为止的礼仪规范,有些字吧,没学过这本书的人还真的不认识。

  张溪也就是占了这辈子记忆的便宜,毕竟启蒙完毕后学的就是这个,而且一直学到成年,学了十年,记忆太深刻了。

  不然就他那个后世的灵魂,怎么可能会记得住《礼记》的内容是什么,更别说还要逐字逐句的教授邓艾,有些生僻字还要解释出处。

  而邓艾到底只是一个刚刚完成了启蒙教育的十一岁孩子而已。

  邓艾能认识一些常用字,但也仅此而已了。

  别的不说,就说《礼记》开篇《曲礼上》的第一句话里,“毋不敬,俨若思”中的“俨”字他就不认识。

  而张溪要教导邓艾这个“俨”字,不仅要告诉他这个字怎么读,还得告诉他这个字的意思是什么,出处典故在哪里.而这个,就得用到另一本书——《尔雅》。

  《尔雅》其实是一部词典,讲述词汇含义和用法的,是前汉班固编撰总结的,也是现在比较常用的词典。

  但它不是字典,对于单独一个字的解释并不到位。

  其实,这年月是有一部字典的,而且名气也很大,名字叫《说文解字》,是大儒许慎编写的。

  可这本书成书到现在也不过是八十年,这年月基本都在世家大族内部流传,张溪这个寒门子弟当然是没有机会靠这本书启蒙的,他也不敢误人子弟,只好用传统的《尔雅》代替。

  但《尔雅》终究是词典,解释的是词汇,并不是单个的字。而且《尔雅》的解释并不算多么的通俗易懂,张溪解释起来那叫一个麻烦,邓艾学起来那叫一个累。

  一篇《曲礼上》,张溪光教认字就教了两个月,邓艾又花了十天时间才算把整篇文章背熟了。

  没办法,这文章也太长了.快上千个字了。

  邓艾能用十天时间背下来,在这个时代已经算是天才了。

  就在张溪准备正式开始跟邓艾讲解这个《曲礼上》的时候,徐庶来了。

  “元长在家教课授徒,倒也自在啊!”

  一进门,徐庶就打趣张溪。

  张溪自然起身相迎,而邓艾也过来给徐庶行礼问好。

  徐庶不是第一次来了,邓艾也不是第一次见了,所以邓艾行完礼之后,就侍立于张溪身边,看着自家师父和徐师长说话。

  “元直兄今日怎的有此清闲,来我这儿坐坐?!”张溪不理徐庶的打趣,直接问起了来意。

  初春已经到了,这会

  请收藏:https://m.boka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