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千零一十章 这就是女婿的工作效率吗?_我真的只想当一个学神啊秦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座发射基塔“埃癸斯”在正式测试中取得颇为完美的结果,并不意味着马上就可以开启“复制”、“粘贴”模式。

  因为这只是半个小时的正式测试,根据工程学的要求,必须再进行起码为期一个月的试运行。

  只有试运行结束,且试运行期间的各项指标均符合设计方案里要求的指标时,才算是正式可以进入推广模式。

  而进入推广模式后,也不可是“ctrl+c”一下,然后再“ctrl+V”一下就行了这么简单。

  首先6999座发射基塔的土建工程施工及监督管理就是一件复杂又麻烦的事,因为这事情人工智能微光无法介入,只能靠各国自己来管理。

  夏国这边虽然早已将所有的土建工程全流程用料、经验、技术指标、风险应对等详细资料与各成员国分享了,但毕竟各个成员国的土建技术实力不一,发射基塔选址的具体环境也与“埃癸斯”所在的“FSJt0001”场地有一定的出入,不可能百分百完全照搬夏国的经验。

  因此,最终各国的兴建效果如何,能否全部达到夏国这第一座发射基塔的土建工程标准,都得打个问号。

  不过考虑到“发射基塔”直接关系到本国的安危,相信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有半分的掉以轻心,必定会使出百分之两百的力气来确保土建工程的质量,秦克并没有浪费时间精力去关注土建工程这部分工作。

  退一万步来说,7000座发射基塔,哪怕有10%的发射基塔出了问题,秦克也有把握基本能实现当初制订的三大目标,详细设计方案本身就考虑到了冗余与可用性的问题。

  在秦克眼里,比较麻烦的是发射基塔核心功能模块、部件的生产与组装。

  目前“智能化制造工厂”只在夏国有一座,肯定是不够的,哪怕微光的生产效率再高,受限于工业机器人、精密机床、激光设备等硬件条件的性能,以及原料运输、最终成品的长途漂洋过海运输困难等问题,都不可能在两年内供应得了6999座发射基塔的全部零部件和功能模块。

  所以现在已充分证实了“智能化制造工厂”+“人工智能”=“发射基塔”的模式是切实可行后,第一步不是直接兴建接下来的发射基塔,而是分别在米国、欧洲、奥大利亚等南北半球的国家里,再建立6座“智能化制造工厂”。

  这样再加上夏国的第一座“智能化制造工厂”,就共计有七座了,平均每座“智能化制造工厂”负责1000座发射基塔,可以保证南北半球各个国家地区全部发射基塔按时按质完成兴建了。

  这样的布局是“星球防护罩”详细方案里很关键的一环,也是秦克为什么说会逐年与各成员国交换共享“智能化制造工厂”技术的原因。

  要在

  请收藏:https://m.boka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