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二、诡寄_明末朱重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武林中文网

  此时已是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的二月,春意已发,冬意已去,原本应该是春寒料峭,万物复苏,美好亮丽的时节,但对于广大贫苦百姓来说,这个季节也是非常难熬的。

  每年这个时候,官府都要向百姓们收缴“春赋”。这里的“春赋”不是“春天赋诗一首的意思”,没有那么诗情画意,也没有人在这种时候还有心情写诗,因为这里的“春赋”指的是春季征税。

  有些不熟悉历史的朋友以为大明朝的税赋非常低,其实……这些朋友没错,因为对于商人来说,大明的税赋确实很低。对于士绅阶级来说,根本就免税,但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大明朝的税赋就十分沉重了。

  大明每年收两次税,一次叫做春赋,一次叫做秋赋。顾名思义,春赋就是春天收,秋赋就是秋天收,这两次税收十分沉重,使得许多百姓家破人亡。尤其是从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辽东军饷不足,加派了辽饷(后来又加派了数次,每亩地加派了九厘银子)。{这份加派一直保留了下来,直到明亡都没有取消,压得百姓们苦不堪言。

  朱元璋坐在上山坡上,一边看着大黄牛吃草,一边看着一个住在附近的乡民走进马家大院。这家乡民选在春赋的时候来拜访马家,其实只有一个目的——“诡寄”。

  所谓“诡寄”,就是将自己的田产挂在别人的名下。

  前面说过了,士绅阶级是免税的,而普通百姓却必须交纳重税,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日子过不下去了的百姓,就会到当地的士绅家去,登门拜访,主动说:“请老爷收我为奴吧,我和我的田地全都归于您家……”

  然后士绅老爷肯定笑嘻嘻地道:“这怎么敢当?你要来我家当然是好的,来就来吧!我也不收走你的田地,你自己接着耕,只要每年给我交点小钱上来就行。”

  结果田地还是那片田地,耕地的农民还是那个农民,但是在官府的资料上,那块田地已经不再属于一个农民,而是属于一个士绅,耕地的农民也变成了士绅家的长工,这块田地自然就不需要上税了……原本应该由国家收取的税赋,就变成当地的土绅收走,国家财政也就一日不如一日。

  当然,愿意主动去投身给别人为奴的人虽然有,而且不少,但在整个农民阶层中还是占少数。中国人的乡土观念极强,一片土地就是一个农民的命根子,一般人如果不是走投无路,不可能去做这种把身家性命全都送给别人的事情。

  根据朱八的记忆,以前每年都有人来“诡寄”到马家,但一年里不过三五家人,不会太多……今年却大不相同,朱元璋坐在小山坡上看了一阵子,才仅仅半天时间,就有三家农民过来“诡寄”,照这样发展下去,从“

  请收藏:https://m.boka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