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一十五章 军工的突破_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文)则是对付永固工事的大杀器,同时还可以兼作燃烧弹之用。这两种火箭弹研制成功后,之前历次战斗缴获到的不少九二式步兵炮就彻底成了鸡肋(直瞄炮击的效果不如火箭筒,而远程炮击又不如迫击炮)。不久就被胡卫东全部送给了八路军(由于火箭筒生产速度很快,没过一年八路军也全部装备上了,于是步兵炮又全部丢给了“日纵”),又是一笔顺手人情

  其实,一开始胡卫东曾经想过开发类似纳粹德国的“铁拳”和后世中国PF89系列单兵火箭筒那样的一次性使用的便携式反坦克火箭发射系统。论火力密度肯定比占用编制的RPG系列火箭筒大得多,好在他很快就发现这种设计思想完全不符合中国目前的国情和军情而果断放弃。道理其实很简单,一次性单兵火箭筒原则上是要人手一支的,而打中高速移动的坦克并非易事,实战之前每个士兵怎么也得试射几发吧?考虑到二战后期中队数量超过一千万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如果采用一次性单兵火箭筒。那得生产多少支才够?…,

  胡卫东心里很清楚,即使边区工业化再顺利,也决计没有能力生产出那么多的一次性单兵火箭筒来,而历史上纳粹德国采用“铁拳”则是因为两点,首先德国的人口与军队规模相对于它的工业实力来说,是偏少的,其次德军官兵的文化素质普遍很高,使得他们普遍可以较快地掌握这种新武器,从而大大减少了训练消耗量。这些都是如今的中国和中队并不具备的条件,因此胡卫东只得选择了占用编制的RPG系列火箭筒,这样每个步兵班只需要配备一个专门的火箭筒手就行了,火箭筒的需要量自然大大降低,而且专门的火箭筒手射击精度肯定也比只是简单培训过的普通步兵高得多,这就又进一步节约了弹药,从而大幅度减轻了军工生产的压力

  而影响更大的,则是107mm12管火箭炮的研制成功,除了在游击战与特种战中的重要作用,作为shijie上的第一种火箭炮,它在大兵团作战中也完全可以打鬼子一个出其不意,为此胡卫东特别提高了保密等级,打算等数量攒够给鬼子一个惊喜。而射程更远、威力更大的122mm40管车载火箭炮也在胡卫东归国后立即开始研制

  此外,在胡卫东访苏期间,105mm轻榴弹炮(这是官方名称,但战士们还是习惯于叫它“105山炮”,以后也都用此称呼。)122mm加农榴弹炮、25mm高射机关炮、37mm口径的高射炮航炮与坦克炮等一大批超越时代的先进装备陆续研制成功,加上雷达、无线电近炸引信等辅助设备的持续改进和边区工业与军工产能的急速扩张,1938年注定要成为人民军工历史上至关重要的转折点

  不过,要说胡卫东最重视的,还是后世被称为“亚核武器”的云爆弹,光是其低廉的价格与巨大的威力就已经具备足够的吸引力,而它爆燃时产生的高温高压与负氧窒息效应对于躲在要塞工事内的敌人更是有着任何一种其他常规武器所无法比拟的奇效,将来中队迟早都要反攻东北的,如果没有这种大杀器,日本关东军经营多年修筑起来的那么多坚固要塞还真是不好对付,大口径重炮和重型高爆航弹或许有效,但成本可比云爆弹高了不知多少倍(欢迎您来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请收藏:https://m.boka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