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三十九章 中国导弹(上)_829_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后就因为工业基础的限制而遇到了难以突破的瓶颈。在这种情况下,胡卫东接受了戈达德博士的建议,将研发的重点移回液体火箭方向,1942年终于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一枚射程超过1500公里的中程弹道导弹shiyan成功,极大地提振了研究人员乃至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信心。

  但在这种情况下,戈达德博士却给胡卫东泼了一盆冷水,他认为以中国目前的工业基础,最多只能制造出3000公里射程的弹道导弹,之后就得慢慢等待材料工艺的进步了,而且即使不计成本想先弄出一枚shiyan性的远程导弹来都是不可能的。

  不过胡卫东倒也并不沮丧,对于他这个穿越者而言,中国能在1942年就造出中程导弹,本身就已经如同做梦一般了,而且就算火箭jishu暂时停滞,在制导jishu等其他方面也还是可以继续进步的嘛,此外核弹研制成功后,怎么利用火箭这个载具,也同样需要展开专门的研究。而且穿越以来已经亲眼见证过无数奇迹的胡卫东认为,以目前中国科技人员恨不得将自己分成两三个人来工作的高昂热情和他预先指明了正确研究方向而大大提高的科研效率,未必就不能在较短时间内取得材料工艺的重大突破,为火箭jishu的进一步发展铺平道路。

  而在弹道导弹的制导jishu上,中国同样走在了shijie的前面,比起德国人使用的惯性制导系统,中国弹道导弹上应用的“星光―惯性复合制导系统”无疑更加先进,而这项jishu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么快的进展,与中国电子计算机jishu的持续进步是分不开的。与一年前相比,中国生产的晶体管计算机性能又提升了好几倍,而可靠性更是进步神速,同时它们的体积却较前小巧了许多,生产成本也下降到一年前的好几分之一。此外中国科学家还成功地在实验室中制作出了shijie上第一块集成电路,虽然距其投入实际应用还差得远,但毕竟是一个很haode开始。微电子行业从其出现伊始,就显示出了无以伦比的jishu升级速度,只要不像历史上苏联那样点错科技树,先发优势还是很大的

  除了弹道导弹,反舰导弹因其对于中国这个海军弱国的特殊意义,也得到了相当的重视,太祖虽然不懂海战,但是依然看出了这种新式武器的巨大发展潜力,在他的亲自关怀下,全体科研人员鼓足干劲,绞尽脑汁地将这个项目遇到的种种难题一个个克服,并进行了多次试射,相信距其定型服役已经为时不远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目前shijie上仍有大量坚固耐打的装甲战舰服役,因此中国研制的反舰导弹与后世主要型号的“小巧玲珑”大不相同,个头非常硕大,甚至就连历史上的“蚕宝宝”与它相比都只能算是小弟弟,而其威力之大更是只能用“丧心病狂”来形容。但这并不完全是因为jishu条件落后,需要不同才是最关键的原因。(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boka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