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1章 学习小组(一)_1900新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经完全超出学校制度规定,大家说说笑笑,却也没把此事当真。

  在学校二年级下期,学员们会组成不同的学校组。每一个学习小组并不强制要求由本班学生组成。人数和方向没规定,陈韶所在的小组乃是以征兵与训练为研究方向。

  大家聊着最近的进度,陈韶认真的听,反倒引发了大伙的注意。

  “你有什么感觉,为何不说话?”炮兵系的张文亮问道。

  陈韶本想说自己不敢乱说话,只觉得不妥,就答道:“补考太累,这会儿脑子一片糊涂。”

  众人也就没再追问。陈韶自己知道,这的确是个理由。不过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此次德国短期培训以及查阅德国资料,让同学们现在的讨论听起来太学生气了。

  虽然是短期班,教官鲁登道夫中校一些用词让陈韶十分讶异。

  征兵这样在德国是常备工作,所谓常备军么,时时刻刻都要准备拉起部队投入战斗。当年德国能够在几年内发动德意志统一战争的三场重大战役,并不是把几十万上百万军队都留在兵营里。而是每次战争之前实施一次动员。

  现在欧洲都在学习德国的制度,陈韶本以为大周是采用的德国模式。直到在德国经过这么一个月,才明白很多事情只是名词相同,实际上完全不同。

  欧罗巴与美国加起来大概五亿多人口,要是加上俄国与奥斯曼帝国,就有六亿多,接近七亿人口。

  大周有大概六亿人口,按照欧洲总动员的中等标准,10%的人口从军。大周中度动员就要组建6000万兵力。这么多人入伍,先不说打仗,光是粮食供应就足够让大周陷入混乱。

  而且6000万军队用来打一个国家,完全是浪费。真的动员起6000万大军,那必然是横扫全球的规模。

  到了现在,陈韶再也说不出以前那种动辄以十万为单位的话。如果可以的话,陈韶宁肯以个位数为单位重新看待战争和动员。

  军校的生活很规律,陈韶很快恢复到现在的生活里。转眼就到了1900年12月,面对这么一个节日,学校总算是有了波动。

  每年都有这么一场,教务主任按照200百年积累下来的经验安排了工作,就向校长宋岚中将做报告。

  整个报告中,宋岚校长看上去有些心不在焉。教务主任也没当回事,继续按照他二十年教务主任经验做汇报。

  这等事对于教务主任来说根本不算事。军校校长虽然位高权重,但是校长们与教职人员不同。教职人员吃的就是军校这碗饭,一干就是几十年。不管出了什么事,这些教职人员都得背锅。

  军校校长却并非如此。他们一个任期四年。根据各军校教职人员私下统计,200年间,各军校校长平均任期大概是-个任期。比较长一些的是教官。

  大周军校的教官们隶属军官体系,也就是参谋部体系。教官们在部队军官、参谋部军官、军校教官的职务上来来往往。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与经验。军校教官只是他们进入新一轮提拔前的考验。

  请收藏:https://m.boka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