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5章 又吟诗了~_华娱那年十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15章又吟诗了

  到了霍健起办公室,陆恒看完成片后,对照脑海里的版本,基本没什么出入。

  倒也不对,自己比刘业演的好。

  这不是陆婆卖瓜……之前就提过,虽然陆恒心里年龄四十多了,但演员能不能演出少年感,并不在于年龄,重点还是脸——曾经陆恒第一个被他们挑中,放弃了才找的刘业,就说明形象上非常契合。

  而刘业出身城市,长在城市,跟角色其实是有差异的,而苏晓卫和霍健起挑中陆恒,其实也是因为这点。

  之前小品大赛上自编自演的山区淳朴少年,一下子就打动了苏晓卫,而且陆恒本就来自大别山区,从幼年到少年都在山里生活,即使初中回县城后,寒暑假也经常去奶奶那一住大半个月,是非常熟悉的。

  刘业当初能演好,一是霍健起调教,二是滕汝俊这个老戏骨带,再加上词不多,更多是在路上,但其实在一些细节刻画上,他没有陆恒更往下沉。

  比如父亲跟村支书说以后这条邮路交给儿子,村支书问他去哪儿,滕汝俊脸上不太自然的笑容,和村支书那句“外面来我们这儿的,老师、医生、储蓄员,个个能当劳模、当干部,就你啊,光是走啊走啊,这么多年了……”

  后面的话村支书没再多说,但不言而喻,什么也没捞着。

  那个时候给了儿子一个特写。

  曾经的刘业是眼神闪烁的朝他瞥了两下,然后低下头,显示内心的起伏,而陆恒先是一愣,然后瞥了父亲一眼,喉头滚动一下,低下头。

  虽然只是细微的差别,但体现到画面上,人物的反应是有层次的递进,也能让观众跟着升华情绪。

  在村支书去取信离开后,陆恒望着他的背影,眼睛有些失神。

  至于父亲,默默在桌子上磕着烟斗里的烟灰,又掏出一根火柴,把那些弄不出来的灰渍挑出来,慢慢的。

  镜头再次对准陆恒。

  他略微偏头看了父亲一眼,又收回目光,嘴唇抿了抿,仰头望天,一种怅然若失的样子。

  不仅如此,陆恒鼻翼的翕动也随着呼吸稍微明显了些,单薄T恤衫下的胸膛微微起伏。

  这些都是陆恒参考原版刘叶的表演,和他自己设身处地揣摩人物综合出来的反应——并不是说所有人都会是这样的反应,而是电影是通过画面传递情绪,尤其是在没有台词的情况下,只能通过细节。

  用文字形容就更直观了,“一个女人”的描述很苍白,“一个皮肤很白的女人”就多了特点,“一个皮肤很白前凸后翘的女人”就更有冲击力了,如果在“一个”后面加上“什么都没穿的”,可能带给阅读者的体验就能从视觉传递到触觉,不断升华。

  看完样片,陆恒是非常满意的。

  前世刘业凭借这个角色拿到金鸡奖最佳男配角的提名,而陆恒在

  请收藏:https://m.boka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