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43章 为国不惜身_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蜀汉篇第143章为国不惜身某种意义上来说,刘备连那宋朝都是羡慕的。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是《尚书》当中的感叹。

  就比如光武皇帝复汉,能作为治国参考者,唯有前汉以及仅存一十四年的秦。

  到了这李世民治国,能遍揽四百年大汉之功错,能详观二百年门阀之祸乱,还能看那前隋旧事以自省。

  宋朝就更是如此,以千年史册作考,上能革除前朝之弊,下能延展先贤之智。

  虽然吧,这宋朝不知为何,似乎完全没学到汉唐的武功。

  但宋朝大兴科技之法,光幕也说绝大多数都是传承并改进先辈之草创。

  最近孔明之劳累,刘备也是看的见的。

  《墨经》《论衡》等少有人看的典籍被孔明勘误校正,并尝试将其中所载之理梳理条目。

  《九章》《周髀》也被孔明重新抄录研习,并以通俗之言释之,择其中简易之算法,请刘巴授于小太学。

  若孔明能如宋朝一般有千年青史为参鉴,何至于如此辛苦?

  如今光幕给了他们这群先行者参考后来者的机会,刘备是完全不打算错过的。

  再简单再无聊的事迹,对此时的他们来说也是一笔财富。

  【唐灭东突厥之后,周边国家一时间噤若寒蝉,连忙给二凤上了一顶“天可汗”的高帽子戴。

  但吐谷浑的可汗伏允站出来表示:李世民算个毛!劳资想抢就抢,你能奈我何?

  吐谷浑是隋朝时就在蹦跶的老牌势力了,兴盛时候控制了半个河西走廊以及西域大片地图,时常纵兵掠边。

  但终隋一朝,对吐谷浑基本是处于无可奈何的状态。

  毕竟吐谷浑的老巢海拔三千米算得上高原,而且熟悉地利,打不过就先藏起来,等你粮草耗尽再出来恶心你就是了。

  杨广在位时就起大军征伐过吐谷浑,虽然胜了,但一分钱好处都没捞着,反而在大军粮草耗尽后被吐谷浑骑脸打到了河套,杨广还没啥好办法。

  也因此伏允对于中原皇帝并不在意,而且早期二凤为了攒钱报渭水之仇多有忍气吞声,这让伏允更加膨胀了:

  天可汗,就这?

  东突厥灭亡后,伏允一边派使者去长安送点陈芝麻烂谷子表示天可汗真厉害,一边骚扰掠边不断。

  而在外交上,吐谷浑更是将天可汗的面子当擦脚布。

  面对二凤派来问责的使者鸿胪丞赵德楷,伏允大手一挥直接扣留,送去西域种西瓜了。

  接着面对唐朝接连派来的十几波使者,伏允一边敷衍,一边手脚不停的接连打下了鄯州、兰州、廓州等地,随后才不情不愿的放回赵德凯。

  634年,李世民终于忍无可忍,成立西海道,命段志玄为行军总管讨伐吐谷浑,并命契苾党项等部落配合唐朝的军事行动。

  这次讨伐取得的效果与杨广如出一辙,

  请收藏:https://m.boka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