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61章 统帅部_大明风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翦除强敌,一统宇内!”

  “今朕年方十九,虽文不能文,武不能武,可朕……却不能坐视腐儒误国,奸吏弄法,而大厦将倾,生灵涂炭。”

  “今朕御驾亲征,谨遵太祖明训,愿博采众长,革本朝之弊端,尝祖辈之艰辛,厉兵秣马,虽僻出山林之士,忠贞爱国之士,皆可为朕师。”

  这一番话。

  慷慨激昂。

  却终究是难改固执的少年心性,在旨意里将《皇明祖训》搬了出来,将天下清流,地方赃官骂了个狗血淋头。

  而众武勋纷纷应诺。

  “陛下圣明。”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亢奋的山呼声中。

  让这西苑。

  这讲武堂。

  瞬间陷入了一片莫名的狂热之中。

  而后。

  天子和武勋们便开始了调兵遣将,从京营下属的十团营中抽调三万锐卒,以为前锋。

  以天子直属三大营,加上锦衣缇骑,总计四万人马为中军。

  从京畿周边七十几个卫所中,抽调卫所屯田兵,总计五万人马为后军辎重营,护卫粮草军需。

  再命各地官府,民团,长城沿线各镇沿途接应。

  如此一来。

  总计十二万兵马,号称四十万大军。

  浩浩荡荡。

  一路平推过去。

  众武勋觉得问题不大。

  入夜。

  北镇抚司。

  灯火通明的官厅中却空无一人。

  与厅外的厉兵秣马相比,这厅中却反常的安静。

  如今粮草齐备,兵强马壮。

  而沈烈将下巴搁在太师椅的椅背上,目不转睛的盯着那墙上张贴的九边,京畿大幅地图。

  陷入了深沉的思索。

  他自然心中了然,这所谓的御驾亲征,其实就是一场武装阅兵,如今前线的仗都快被戚帅,李如松二人打完了。

  那可笑的叛军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罢了。

  而天子率军所到之处……

  那自然是要搞一场大清洗的!

  但凡隆庆年间和晋党勾连,投靠的官员,不论是督抚,知府又或者县令,那自然是要通通拿下的。

  可此时。

  英宗年间的旧事浮上心头,沈烈和一众武勋开始为了进兵路线发愁起来,那灼灼目光在南线,北线之间游移了起来。

  从永乐大帝定都燕京之后。

  从京畿出兵去宣大,便只有这么两条线路。

  一条是南线。

  大军出京城向南,走紫荆关,过内长城,通过蔚州便可直抵大同府,而英国公,冯保的意见是走南线。

  稳妥。

  万无一失。

  另一条是北线,自然便是英宗皇帝走的路线,从京城过居庸关,沿着外长城一线的军堡至怀来,土木堡抵达宣府,经天镇,阳和直抵大同。

  而天子和丰城侯等人,便主张走这条路线。

  当年英宗为什么一定要这样走?

  和太监王振并没有一毛钱关系。

  大明天子亲征,数十万大军,虎狼之师在侧,你竟然连边境线都不敢走,而是跑去了南边,在自己的腹地招摇过市。

  那不是……

  成了天下人的笑柄了么!

  一国之君,大明天子,你在害怕什么,你连长城都不敢走一圈,摆明了,是说你害怕长城外的游牧骑兵么?

  英宗没错。

  他别无选择。

  而权阉王振也没祸乱朝政,王振之所以提出走南线,去他的老家蔚州转一圈,便是希望给皇帝一个台阶下。

  不让英宗冒这个险。

  事关大明国体,帝王威严,天下人都眼巴巴的看着。

  他可以退让么?

  倒是……

  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大人们,做了什么丧尽天良的事呢,随着沈烈目光变得幽幽。

  那嘴角的冷笑便又浮现而出。

  请收藏:https://m.boka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