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81章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自传)四_一剑吞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我将来对付江锋的最大根基,

  这是我万万不能失去的血脉,我想:这才是父亲叫我独自游历的真正目的吧!

  夏风骀荡,去年的我拍了拍赛赤兔的屁股,笑道,“走吧,老伙计,再行一千里路,我们便回家。”

  已经长成骏马的赛赤兔听完我言,垂首偎人,眼神低沉,臀部稍微后坐。

  我哈哈一笑,跨步骑了上去。

  走,咱‘哥儿俩’找荀庾去!

  纵观应知、樊听南、荀庾、谢安四位郡守,其中,谢安是太子太傅,其背后是曲州老牌八大世族中的谢氏一族,是根正苗红的保皇党,有他在,辽西郡自然不会有任何异动;应知曾是当今天子的小黄门,与天子情同手足,对陛下的忠心可见一斑,有他坐镇华兴郡,华兴郡必然是实打实的保皇派;彰武郡郡守樊听南,一颗为国为民之心可昭日月,再加上他是陛下的死忠,前些日子又响应平田大政,上交了私田和私兵,彰武郡的问题,也不大。

  这里面,唯一让我深深感到忧虑并持怀疑态度的,便是始终把家族利弊放在首位的荀庾,这种人是极端的家族主义,为了家族的荣辱兴衰,可以漠视他人生死、可以不顾个人荣誉,只要有复兴族业的契机,荀庾绝不会轻言放弃,其人之用心是好还是坏,着实难以捉摸。

  想到这里,我不禁轻轻一叹:曾被曹操曹孟德盛赞为‘帷幄至妙,王佐之才’的荀荀令君,居然会有这种大气不成

  、小气难受的后人,也难怪荀氏一族会家道中落,成为二流世族。

  一叶知秋,也难怪当年文烈天下、风头无二的曲州八大世族,会落得个偏居一隅、子孙凋零的可悲下场。

  一路行一路思,一路感悟,没过多久,我便来到了赤松郡首府,扶余城。

  站在扶余城前,一桩夏老大在醉酒时无意说出的小事,浮上了我的心头。

  据说,父亲刚刚抱着我回到凌源城时,当晚即与爷爷交恶,离家出走北城,在爷爷故意掣肘之下,父亲穷困潦倒,连个像样的房子都没有,只能抱着我东蹭一口、西蹭一口,恰逢新年交际,家家户户屠猪杀狗,聊着如何做一顿丰盛的年夜饭,可再不能吃那噎人的蛮头。

  此时,父亲却抱着我窝在破庐内,拿出了一个热气腾腾的蛮头,中间夹了个鸡蛋,小块儿小块儿地喂我,美其名曰‘大鱼大肉吃惯了,倒不如来一些农家伙食’。

  那天,父亲婉拒了所有邻居的盛情邀请,抱着我在不挡风、不挡雪的破庐中守岁。

  在我与父亲头两年艰难困苦的日子里,父亲在过年的那天,从没有走出子归学堂。

  长大以后,我也曾问过父亲‘为何在往日都接受了救济,但在新年那天却拒绝了’,父亲很坦然地对我说,“平日里接受施舍,是为了生活。新春守岁,是礼

  请收藏:https://m.boka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