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一十七章:儒世三圣,三圣锋_苦境:我在德风古道那些年蔺天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鼓点小打小闹是正常情况,真想要百姓或其他势力支持他们?难。

  以西、北两境为例,一座城池占地面积远胜九轮天国家的国土面积,在阴谋家组织当高层,待遇远没有在这种大型势力当中层舒服。

  既然如此,那当阴谋家争来争去图个什么?

  而且,无论王朝,三教,世家,都不是以压榨百姓与基层江湖人为目的,苦境的资源,更不会因为供养更多的生命便面临枯竭。

  最多王朝比三教与世家的税收会高一些,但它能更好的集中资源,就像天策王朝,百万大军在职责之外也有其他事情做,比如日常训练,习武,在到底一定境界前只要餐餐有肉便足够,除此之外还要读书,超凡世界对兵卒素质要求极高。

  身为国君的天策真龙,并没有占用多少天策王朝的公共资源,全部被他投入建设。

  同时借助海市龙灯拉拢先天人群体加入。生产力得到充足的发展。

  世外书香坐落于北海之上,对北境,对天策王朝的发展自有所了解,虽然蔺重阳不儒门,但是他做的事已经儒门到不能再儒门。

  不至于说以他们的高度还看不出,天策王朝的背后是儒圣明德,这在当年又不是什么秘密。

  哪怕如今都有文诣经纬与奕德熙天与其对接。

  有理论,有实践,两者可以进行互相印证。

  他没走传统儒门要走的程序,但是,把传统儒门的毕生追求达成了。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哪怕宏观上看来可能不是那么完全。

  至少蔺重阳的进度远超其他人。

  太学主早在当年,便在交谈后上了战车,疏楼龙宿建立的儒门天下也在规划内,圣夫子在与两人交谈后同样做出了选择。

  看似蔺重阳是不合群那个,实际上,真正不合群的是圣夫子。

  因为,从前跟他有接触的不是蔺重阳,而是儒圣明德当代主事夏承凛,哪怕当初夏承凛还未继任,但一应事务已经被交托到他手中。

  夏主事终究是继承者,年纪轻轻,尚且不像他师尊那般擅长「蛊惑人心」。

  蔺重阳才是革新派的源头以及核心。

  交谈中两人还又研究过那卷《君子风》,圣夫子不在意镇教绝学的来历,不过,这部武学确实非常合适就是了。

  关于《天地根》与《般若忏》亦被作为引申。

  这两招蔺重阳其实也会。

  在讨论的最后,三人简单进行了一个组合,太学主提议借着机会扩大儒门影响。

  蔺大剑皇自从卸任之后就像失踪,对儒门这个整体而言,弊大于利,都能背着琴满苦境卖艺,那重新给儒门站台想来不在话下,然后他与圣夫子便被太学主说服。

  四境佛门有三大源流,佛门能,儒门同样能。

  取儒门之「仁」,「义」,「礼」。

  对应佛门「佛」,「法」,「僧」。

  以及道门「始」,「玄」,「元」。

  取儒门先圣传承之号,太学主之「礼」,承接荀子,号曰「复圣」;圣夫子之「义」,承接孟子,号曰「会圣」;蔺重阳之「仁」,承接孔子,号曰「元圣」;合称「儒世三圣」。

  这是经由蔺重阳修改过的,太学主最初提出,号「太礼先生」,「圣义先生」,「皇仁先生」,合称「三先生」,蔺大剑皇觉得不够气派。

  方才重新商议,选择承接先圣之号,而后三人又共创三式剑招。

  《天纵至锋》,《仁王亚锋》,《始恶后锋》。

  学海无涯太学主如今尚不知晓,在后世,世外书香会有以「仁义礼智信」排序的「五儒生」,这便是蔺大剑皇改称号的原因。

  请收藏:https://m.boka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