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96章 樱桃姑娘养成记_追牦牛的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合高海拔的车厘子种植方法。那段时间,她一心扑在温室大棚里,宿舍的灯也经常通宵达旦的亮着。

  “也不要有太大心里压力,我们这是试种,既然是试,就会有失败,放开手脚去做。”局长到底是过来人,眼见德吉比在单位时憔悴许多,如此安慰。

  “嗯嗯,局长,我们已经摸索出了种植方法。”德吉的喜悦溢于言表。

  这是她经过近长期“5+2”“白+黑”与同事们努力的结果,也是阶段性的成功。

  “打算怎么进行授粉?”

  “全部人工授粉。”德吉信心满满。

  然而,车厘子树首次挂果一周后,原本满树的果实却在一夜间散落满地。

  “这可如何是好?”德吉深深自责,她以为是自己管理不善,为此接连几天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几周后,当一颗颗车厘子像玛瑙宝石般闪耀着光芒时,德吉脸上才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灿烂笑容。

  原来,先前的“问题”只是正常生理落果,这也让她一颗悬着的心安放了下来。

  渐渐的,德吉摸清了车厘子休眠、破眠、花期、坐果期浇水施肥、温度湿度、病虫害防治等“性格脾气”,事无巨细地记录在了她的工作手册上。然后凭借自己在西北农林大学读书时的积累,对各类数据进行详细分析,掌握了车厘子在尼木县种植成活结果的“秘诀”。园区车厘子成活率达85%,成功扎根高原。

  有了初次成功的经验,德吉看到了园区的光明前途,同时又为别的事动了心思。

  作为扶贫项目,带动低收入群众增收才是重点。德吉看到车厘子效益初显,又发现在园区务工的本村村民旦巴热杰踏实肯干,冲多拉姆头脑灵活,就决定培养他们为园区技术骨干。

  当她与两位群众征求意见时,二人甚至有些害羞。

  “我们都不会说汉话。”冲多拉姆吐了吐石头。

  “更不用说还要学技术了。”旦巴热杰补充。

  于是,在车厘子树旁,德吉手把手地教他们授粉、施肥、剪枝等。他们不懂汉语,德吉就在每个温室大棚操作按钮旁贴上藏语标签。经过学习培训,旦巴热杰和冲多拉姆掌握了车厘子的日常管理技能,成了德吉的好帮手。同时,德吉还将自己记录的车厘子种植技术方案分享给园区的其他干部学习。

  “在车厘子种植基地,我每天有100多元的收入,更重要的是学会了种植技术。”冲多拉姆高兴地说。旦巴热杰在园区务工,家庭收入翻了几番,日子也有了奔头,“这些都多亏了我们的‘樱桃姑娘’啊!”

  这样,德吉一下子成了县里的“名人”,每每受到大家夸赞,她总不忘重复,“我被组织选派到园区,做好这份工作是责任,是使命,必须不忘初心。”

  “可你只是事业干部,干得再好还是要考职称,到底图什么呢?”

  德吉微微笑,“就图群众见我会礼貌地笑,这就足够了。”

  她不会告诉别人,仅仅一茬的车厘子收入,便带动贫困户转移就业665人次,实现劳务收入33万元。

  “明年我还要负责管理6个新的温室大棚。”虽然工作量又加大了,但德吉对未来充满希望。她要将车厘子打造成为园区真正的支柱产业,继续发展壮大园区现代农业产业。德吉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将更重,“不过有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支持,我们和百姓一起加倍努力,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

  请收藏:https://m.boka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