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510章 繁华乱了流年_从清新的小女孩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好的不学,非学这个。

  成年人的世界,哪有“容易”二字,压力太大不是嗑药的理由。

  所谓供需关系就更无稽了。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没有市场,何来卖家?

  早些年,是买家对皮毛、象牙的需求,催生了大象、藏羚羊等野生动物的盗猎者。

  同样,是瘾君子群体支撑起旺盛的毒品市场。

  要是人人都不嗑药,毒贩子的货卖给谁去?

  嗑药的人的确没有把子弹射向缉毒警察,但一个个吸毒者掏出的真金白银,让制造、贩运毒品分子有了可以武装自己的资本。

  为什么要坚持对吸毒的劣迹艺人零容忍,甚至不惜绝了他们的后路?

  因为其作为公共人物有很强的示范效应。

  如果一个具有大批受众、粉丝的公众人物,因为吸毒等违法问题被禁一段时间后又可以平安复出,继续安心接受粉丝追捧、赚大钱,公众是什么感受?

  直到今天,还有无数人在缉毒禁毒战线上隐姓埋名、奉献牺牲。

  每年牺牲的缉毒警察是其他警种的倍,受伤率更是高出10倍之多。

  若让吸毒劣迹艺人堂而皇之地“一切从头来过”,对得起那些牺牲的缉毒警察吗?

  艺人可以从头来过,牺牲的缉毒警察却不能死而复生。

  任何原因都不是吸毒的借口,任何时候都必须对吸毒一票否决。

  吸毒艺人如果改过自新,重新做人,可以转行做别的,勤劳致富没人拦着。

  但要继续承担公共人物的角色,不行!

  这不是社会宽容度够不够的问题,社会允许公众人物出名、赚钱、过风光日子,但同样公众人物也必须承担与其影响力相匹配的社会责任,而且这种要求比普通人更严格。

  请收藏:https://m.boka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