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七章 纳贡馆_大宋兵器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助,就非常重要了。

  林洪的家在城南,吴骥一行朝城南赶去。顺着大街行走,一路上仍是人山人海,络绎不绝,吴骥一边走,一打量。

  “骥哥,你快瞧,那里!”

  正走间,吴星突然指着前方,朝吴骥嚷道:“辽狗太可恶了!可恨!可恨!”

  言来极是气愤,牙齿咬得格格响,好象遇到仇人似的。

  吴骥顺着他的手指方向一瞧,只见在前方不远处,有一座巨大的院落,房屋栉次鳞比,一幢接一幢,不下数百间之多。

  院落门口,一队辽兵,分列两厢,站在那里,就象木桩一样,极是威武。

  “辽狗虽然可恨,却也不凡,怪不得能压着宋朝打了上百年!”吴骥把辽兵的军姿军容看在眼里,不得不承认辽兵确有过人之处。

  这里地处闹市,就在大街边上,原本是热闹地段儿,可是,因为辽兵的关系,百姓却是远远就绕道走,仿佛辽兵是瘟神似的。

  事实上,辽兵就是瘟神,他们横行霸道,把雄州当作了契丹的后花园,胡作非为,却无人敢管。要是百姓靠近了,定会给他们刁难,甚至殴打。

  这些辽兵一双眼睛乱瞄,在远远行走的百姓身上溜来溜去,就象猎人在打量猎物,时不时的就会裂裂嘴角,一副不屑的样儿。

  在院门上方,有一块巨匾,写着“纳贡馆”三个泥金大字,字字大如斗。这三个字,用契丹字和汉字两种文字写成,契丹字在上方,汉字在下方,全是泥金的,远远看上去,金光闪烁,夺人目睛。

  要是从这里经过,想看不见都难,辽人的用意昭然若揭,那就是要恶心宋朝。

  宋朝原本就打不过契丹,辽国把纳贡馆修到雄州,还弄得如此气派,谁能不怨恨?吴骥看在眼里,就跟看到“东亚病夫”、“华人与狗不得入内”这些侮辱姓言词没差别,恨恨牙齿咬得格格响。

  “辽狗真气人!这是在羞辱我们!”

  “可怜官家,竟然能忍得下!”

  一众亲兵看在眼里,气在心头,紧握着拳头,恨不得冲上去给砸了。

  澶渊之盟,寇准为宋朝争取到了一段休养生息,进行改革的良机,这无可厚非。因为宋朝的积弊实在是太多了,要想改革,不得不与辽国和谈,暂时终止兵戈。

  可是,宋朝并没有利用这一难得的良机进行改革,反而醉生梦死,以为有了澶渊之盟,辽军就不会打过来了,从此高枕无忧了。

  哪里想得到,他们的美梦并没有持续多久,就给辽国人打碎了。到了重熙年间,辽国已经不再满足于澶渊之盟约定的岁币了,馈赠十万两白银、十万匹绢帛。辽国皇帝调动大军,集结在宋辽边境上,摆出一副要打进中原的样儿,迫使宋朝求和。

  宋仁宗胆小,派了个同样胆小的大臣,富弼,前去和谈。富弼玩不过辽人,最终谈定,宋朝把岁币翻一番,就变成了二十万两白银,二十万匹绢帛。这点银两绢帛,对于经济实力雄厚的宋朝来说,根本不算什么。

  可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宋仁宗竟然接受了最为屈辱的条约,把馈赠的岁币改成纳岁币。这一个“纳”字不打紧,让宋朝丢尽了脸面,从此以后,辽国就在雄州建了一座宏大的“纳贡馆”,修得漂漂亮亮的,专门恶心宋朝。

  这就是历史上很有名的“重熙增币”的由来。

  “莫要给我机会,不然的话,非把这纳贡馆砸了不可!”吴骥打量着闪闪发光的匾额,恨得牙根发痒,右手紧握在刀柄上,用力过度,手背发青。

  请收藏:https://m.boka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