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七十七章 大事_锦衣为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庄上,确实值得一观,那么,就请娘和妹子,当然,还有你这位山妻,一起去吧?”

  一通话说的大家都笑起来,当下便命人拾捡起物什,乱了一小会儿,这才又重新都上车。

  看到车队起行,范志海等人骑着马匹或是骡子在头前引路,绿柳庄的管事却是又恨又愧,恨是恨的别人抢了风头,愧的却是自己心思糊涂,没有好生效力。

  现在,却是后悔也晚了……

  ……

  一行二三百人,就在林荫小道中穿行,一路上,直卫散落开来,在两边的农田和夹渠小道上奔驰护卫。

  也就是这个时候了,麦子也收割了,原本很硬的麦子的根部也软化下来,新的作物还没有种下来,田地是荒芜闲废的。

  北方就是这一层不好,换了南边,哪怕就是河南和山东一带,有水的地方现在也是广植水稻了。一年一季麦子一季稻子,收成就翻了一番,比种高梁等作物要高产的多。北方,一直到玉米和番薯引入,才在产粮上能满足需求,中国才避免饥荒,也是成就了康熙和乾隆年间的所谓盛世和人**炸般的增长。

  没有这两样东西,说什么也是白搭

  至于南方,向来就不缺乏粮食,有的地方甚至可以一年三熟,就算当时农业落后,没有农药化肥,一年三熟出来的粮,总是能教百姓过较为富足的生活了。就是江南,一年两熟,再种些时蔬之类,或是种一季麦子,米面均有,一亩均产是在三石到四石间,女子还种桑养蚕,再自己纺织了卖钱,有时,女人的收入比男子还高,所以在江南一带,女人已经地位不低,能顶得半边天了。

  苏州一府,在国初缴纳了十分之一的粮食上来,没有这般的高产,那是绝无可能之事了。

  至于北方人,特别是华北平原的农民,从来就没有想过自己的粮食收入能和江南比

  但这种不可能,是在张佳木的努力之下,渐渐变成可能。

  去年开始,他就叫人注意水利问题。在现在的情形下,还不必担心地下水抽取过多的沉降问题。所以,在他名下的庄园,到处都打了井,用水机抽水灌田,到处都是农闲时修理的渠道,所以,水根本不是问题。

  除了水井,还有三国时就出现的翻车,在河边,张佳木的翻车修的到处都是,借助风力和畜力,还有少许人力,就能把大量的水引入农田。

  北方土地不如南方,水不如人,是最为关键的一环。

  引水之后,就算是管庄的不得力,佃农也不是很勤快,但去年的除大棚外的农田,亩产均产也有两石多了。

  在当时的北方,一亩地收到一石就已经是不错的收成,算是风调雨顺才有的收成,到一石半,说明不仅是风调雨顺,土地的主人也很用心。到两石,一般只有近水的水田才有这样的亩产,至于两石以上

  请收藏:https://m.boka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