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百四十章 拳意_独步大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之境,这一境的修炼,主要是酝酿出属于自己的拳意。

  宗师之后,普世六境的练法,是将拳意化为实像,也就是神通法相,此后走的就是肉身转元神的路子。

  而陆青萍如今得了《吾道杀拳》《武仙经》以及基础的《太极真意雏形》,怎么可能只走元神。

  宗师之后入武道止境,关键也是在拳意。

  是一个人身到神魔之躯的转变。

  如果说元神之路是拳意向天地之外延伸的结果,以拳意卷天地灵气,结成神通,长成法相。

  那么肉神之路,就是一个以拳意向内求的过程。

  不止要出拳有意,还要让这股拳意出现在血液中。

  拳与血合,血蜕神躯。

  何谓武道止境,既已经成为了凡尘俗世里“武”的化身,全身上下,一举一动,甚至从一个毛孔里喷薄出来的血气,都充藏着拳意。

  这是一个将拳意练满全身每一寸、每一分。

  用拳意将凡躯改造,蜕变成为神魔之体。

  正是由于这一步是对人身躯体的挖掘,不像神通修行,只需要拳意卷动灵气在体外凝结出神通种子就可以。

  用拳意继续熬炼凡躯,使其蜕变为神魔之躯,最困难的地方就在于,自己的拳意是否能和自己完全融合,是否就是与自己心灵契合的东西,否则,就不能将拳意练满全身每一分。

  所以成武道止境太难了,几百年可能才有一个人。

  因为人最难做到的就是诚。

  诚于自己。

  有时候,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有哪些违心的地方。

  这也就是为什么当陆起一朝明悟自己大道的时候,便是他成就武道止境的那天。

  当他知道自己这一生要去做什么,就有了自己的道。

  当一个人能够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事,他就无愧了。

  若能问心无愧,必然拳达内外,血与意合一,并且出手之间,一举一动,都带有毫不犹豫的坚定。

  这就是武道大宗师向接下来两条不同路上走的区别。

  用一句简单的修行计划来总结。

  在宗师境界,陆青萍要做到拳中有意,练出只属于自己的拳意。

  而想进入武道止境,他要做到意中有道。

  只有自己的道,才能和自己完全契合,才能让人进入武道止境

  而他现在所做的,是借助齐王孙所创的《武仙经》中的珍贵法门“顶天立地功”,是在坚定自己的意志。

  这门武功,开卷明义:“习武之人需谨记,与人对敌,力气可以弱,但意志不能弱,要有即便天塌地陷,我也能以头顶天,双脚立地,将天地重新稳住的自信!”

  意志与精神不一样。

  说白了,就是要培养出一种无惧的大无畏!

  天地不足畏!祖宗不足畏!

  提前打造意的坚实基础,接下来自己的拳意,便可以呼之欲出了。

  在练习武仙经中顶天立地功的时候,陆青萍仿佛看到了那个站在阎浮山巅的人,身上有一股无惧无畏一切的大道意志,仿佛在为所有练他拳法的人说了一句话:

  练了这门拳法,就算让你迎敌的是道祖佛陀,也不准怕!

  这十几天下来。

  陆青萍修行顶天立地功时,隐隐已经感觉到拳中有一些东西在悄悄浮现了。

  尽管只是刚刚破土,还很稚嫩,但那就是他宗师之境凝练出来的拳意雏形。

  不是叶红雪的神刀意,也不是张三丰的太极拳意……

  而是他历经南疆一战之后,在这十几天内,通过“顶天立地”功,坚定了意志之后,慢慢浮现而出的只属于他的拳意。

  这是他在化身仙人的时候,体会到的一种心境。

  这方稚嫩拳意才只是破土,能否大成,化为陆青萍未来人生路上的大道所向,还要看接下来他的人生际遇。

  不同的人生经历,会造就不同的心境,带出不同的选择。

  这时,陆青萍在庭院内动了。

  手中一拳平平挥出。

  一方破土拳意。

  让这一拳打出,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

  ————

  傍晚。

  他收到了一封信。

  小公主要来了。

  请收藏:https://m.boka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