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百六十六章 阳和起蛰_门阀风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结,可分不可使其结,况且,此番王敦不臣,王导早已呈禀,遂慢慢走下龙床,拾起地上玉笏,扶起王导,递笏于王导,沉声道:“茂弘魂清神秀,是故,方托百里之命于卿,是何言邪!”言罢,执着王导的手,看向殿中百臣,暗中冷笑,嘴上却道:“诏:导以大义灭亲,可以吾为安东时节假之。当为,前锋大都督!”

  遂后,按剑回床安坐,镇了镇神,看了一眼匍匐于地的刘隗,徐徐撤剑在手,手抵剑锋,冷声道:“诏:王敦凭恃宠灵,敢肆狂逆,方朕太甲,欲见幽囚。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今亲帅六军以诛大逆,有杀敦者,封五千户侯。”

  其声若吼,砸向殿外,直直扑至剑士。

  剑士闻之,挽手于眉,朝着殿内重稽。稍徐,斜斜抬首,望了一眼天之东。

  ……

  永昌元年,正月初八。

  旭日东升,霞光如披,晃得人直欲闭眼。

  庾亮身处三军高台,头戴高戴,身披华袍,捧着《清君侧》之檄文,朗朗念诵,其声抑扬顿挫,时而伴着微风绵绵直铺,倏而状若霹雳雷勾,直直乍响于胸海。

  闻者,无不慷慨激昂。

  待诵毕檄文,庾亮嘴中苦涩难言,暗觉背心滚汗如溪,暗忖:‘至此而后,庾氏即入大将军之战车矣,若大将军得偿心愿,庾氏自是绵而久长,若非,唉……’思及此处,忍不住抹了一把汗。

  而此时,大将军身披金甲,在众掾拱卫之下,一步步登上高台,瞥了一眼庾亮,笑道:“甚好,甚好!”说着,按着腰剑,阔步走向高台边缘,俯逐台下旗海旌浪、铁甲弓刀,微微一笑,缓缓拔剑,向东一指,沉声道:“众将听令!”

  “令在!!”

  ……

  吴兴,沈氏庄园。

  沈充身披华甲,腰悬长剑,徐徐踏进大院中,两侧弓刀若雪、铁甲冷寒。待至阶上,稳稳落座于青苇席,冷眼扫过族中诸子,但见人人着甲,冷凛的神情中夹带着莫名的兴奋。

  沈氏,江东之豪强,然,自晋室南渡,北人把持朝政,沈氏即若周氏,难入北人之眼。莫论司马睿与王谢袁萧,尽皆轻目视之!而今,大将军欲起事,愿与沈氏共分晋室于南北,机不可失,若失天咎!

  思及此处,沈充按膝而起,沉声道:“自汉以降,我沈氏先祖戎公缔南,即繁绵于吴山吴水!司马南渡,亦多赖我沈氏扶携,然,司马无义,置我沈氏于丘壑而不闻!而此,实乃大辱也,我等若亡,何以面祖!是可忍,孰不可忍!若雏伏于忍,周氏前辙,即为我沈氏之墓矣,安敢为之!”

  “安敢为之,理当持剑以伐不义!”

  “当伐不义,以逞我沈氏之威矣!”

  “沈氏,万万不可从周氏也……”

  其弟沈墨挺剑而起,当下,一干沈氏族人振剑大吼,面红如潮,目吐凶光。

  得见此景,沈充雄心万丈,踏前一步,“锵”的一声,拔出长剑,叫道:“今,大乱即起,风云并济,但为我沈氏儿郎者,理当披甲执戈。暨待来日,表功于建康,荣祖于殿堂!儿郎们,听令!”

  “令在!!”

  “即刻,尽起吾甲,沿吴水袭卷诸县,号令吴人,从伐不义!”

  “诺!”

  ……

  艳阳高照,吴兴刘氏庄园。

  罗环顶盔贯甲,按剑雄立于庄墙,目注沈氏庄园方向,嘴角斜挂一抹冷笑。墙内,两千五百铁甲,挎刀、携箭,阵列,默而无声,唯余阵阵微寒春风,斜卷白袍若浪展。

  稍徐,遥遥的天边,滚来一骑,来者身披青袍,背插长剑,马脖挂着两颗滴血头颅。

  “希律律……”

  马啸若龙,咆哮庄墙,来骑高声道:“回禀罗首领,流匪尽出,沿途汇召从匪,得军五千,兵锋直指吴县,半个时辰后,即临此地!”

  吴县,果如郎君所料,沈氏欲携裹吴县诸族,滚雪入建康!罗环冷冷一笑,看了看天上日头,徐徐撤刀在手,曲指一弹,喝道:“诸曲听领!”

  “令在!!”

  “奉郎君之命,抵西击匪,但观千人以上流匪者,即杀无赦!”

  “诺!”(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boka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