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47章 大清,雄起!_埋葬大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旱厕的粪坑不管挖多深,容量总归是有限的,很快就会被填满。

  即便是21世纪,中原堂口的农村依旧遍地旱厕。

  万幸的是,中原堂口的百姓比“生性浪漫”的欧罗巴蛮子们要强上许多,最起码不会往城外倒粪。

  只是为了解决里面的问题,中原堂口的各个城池里都有一个特殊行业——粪夫。

  粪夫,又称掏大粪的,粪猴,好听点儿的还有“采蜜人”。

  他们的装备很简单,一个捞粪的粪勺,一个装粪的粪桶,有的还有一辆运粪的车,主要工作是把收来的粪便晒干,卖给种地的农户。

  像京城的粪夫数量大概在四五千人的规模,济南城的粪夫数量大概在一千多人的规模。

  不要小瞧这个行业,毕竟在我鞑清的治下,能活着就算不错了,粪夫甚至能算得上一个不错的活计,为了争夺掏粪的机会,粪夫之间甚至会大打出手。

  到了日射兔子三百只的麻子当了皇帝,我鞑清开始对粪夫的劳动场地进行区域划分,在某个区域经常劳动的粪夫就可以承包这片区域的便便,粪夫行业的“粪道制度”也由此诞生了。

  粪道可分为三种,“旱道”、“水道”与“跟挑道”,其中“旱道”的粪夫要到旱厕掏便便,“水道”提供的服务是专门为住户刷马桶,粪夫不用掏粪而是每月领取工资,“跟挑道”的粪夫就略惨,他们要随着水道粪夫,收取马桶内的残留物,“收成”(粪便)少又费劲。

  而粪夫中除了这些分好粪道的正式粪夫,还有一些散户,他们没有固定的粪道,大多在犄角旮旯拾粪,被称作“跑海粪夫”。

  粪夫的年龄基本在三四十岁,吃的都是苦中苦,却没有成为人上人。他们的收入往往比人力车夫还低,生活相当贫苦。他们每天要在住户上厕所的早高峰前来到粪道,将旱厕打扫干净。再把掏来的粪便送到附近的粪厂。

  运粪的工具十分简陋,木制单轮推车,两旁放着没有盖子的粪筐。没有推车的背木桶,上面也没有盖子。粪夫整日都要在臭气熏天的环境里穿街走巷。

  尽管粪工的生活这么艰苦,可还是有人靠着压榨粪工活成了土豪——分到的粪道就属于粪道主的资产,粪道主享有“粪道权”,可以将粪道倒卖给他人。

  一条粪道值多少钱?根据马桶有无、地区、户数、产粪量不同,粪道能卖的价钱就不同。“房产可以放手,粪道是绝对不能放手的。”这是粪霸们始终信奉的秘诀。

  在光绪年间,一般普通的粪道值几十两银子。到秃子时期,行情看涨,粪道的价格更是涨得厉害,百户的粪道一度增至五六百元。

  想当年,秃子也不是没有想过把粪权收归官府所有,但是遭到粪夫们集体反对甚至集体休假,该计划最终以扑街收场。

  当然,朱劲松是皇帝,而且是开了挂的穿越者皇帝,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倒还不算太难。

  在收回了粪道之后,大明的环卫系统就在努力推进旱厕改水冲工程,同时又大力折腾济南的排水系统,粪夫们也改为环卫,几管齐下,这才有了皮埃尔和霍尔巴哈、狄德罗大学士等法兰西贵族们眼中干净、整洁、如同天堂一般的济南城。

  当然,不管怎么说,反正霍尔巴哈跟狄德罗是被深深的震惊了,再加上还有皮埃尔这个天字号的精明中吹,甚至都没等朱劲松祭出火枪和火炮,霍尔巴哈跟狄德罗的心底防线就废的差不多了。

  只是还没等朱劲松想好再怎么加一把火,柯志明却汇报上来一个令朱劲松都倍感惊奇的消息。

  一向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割乎,不亦赔乎的大清,居然变得厉害了!

  请收藏:https://m.boka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