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76章 国富民强?民富国强?_埋葬大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荒地,就算把大明现在的四亿人口全部平分到这些地盘上面,也照样会有一大堆的荒地。

  从这个角度来看,大明还有穷地方的说法简直就像是个笑话。

  实际上呢?

  大明还真就有很多地方处于贫穷状态,甚至可以说是贫困状态——人均年收入不足六百龙元的算贫困,人均年收入不足一千龙元的算贫穷。

  年收入六百龙元这个标准虽说放到小破球其他国家上面已经算是妥妥的高收入,甚至可以算得上是大户人家,可是这不得看跟谁比吗?

  跟京城或者沿海的那些布政使司人均一千五甚至接近两千的年收入比起来,人均年收入不足六百当然只能算得上是贫困。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适合发展经济,也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适合搞港口开发之类的。

  比如说山区,比如说草原。

  把所有百姓都迁往富裕地区是不现实的。

  比如说百姓是否有故土难离的心态,又比如说那些富裕地区能否承载这么多的百姓。

  即便是不考虑这些因素,也不考虑迁移百姓要支出多少预算,朱劲松这个大明皇帝跟曾诚等一众大佬们也不可能直接采取直接迁移这种近乎于一刀切的处理方式——真要是这么搞,大明得有差不多一半的土地被荒废下来。

  朱劲松又接着说道:“朕以前就曾经说过,要想富,先修路。”

  “咱们大明现在路修的是挺多了,无论是铁路网还是公路网都已经显出了雏形。”

  “可是,咱们大明还是有很多地方没能富起来,这是咱们君臣的责任。”

  被朱劲松这么一说,曾诚等一众大佬们都低下了头,就连一向喜欢砸人场子的刘鹤鸣等军府大佬们也都沉默了。

  在中原堂口的文化当中,天下大同既是理想,也是目标。

  即便采用功利性更强的说法,曾诚等一众大佬们也无法忽视大明还有很多地方的百姓正处于贫穷的问题——百姓不够富裕,大明还能稳定?大明没办法稳定,这个官可就很难当了!

  可是这话又说回来了,想要让大明所有地方的百姓都富裕起来,却也不是嘴上说说就行的,现实面临的问题照样一大堆。

  比如说山区。

  山区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种地不方便,毕竟山多也就意味着地少,再加上不沿海、运输成本等问题,所以就导致了工坊也不太好搞。

  再比如说草原。

  草原面临的问题跟山区所面临的问题差不多,而且还多了一个水土保持的问题。

  这些乱七八糟的问题堆在一起,该怎么解决?

  想了想,曾诚干脆躬身拜道:“启奏陛下,臣倒是有个想法——陛下何不在草原上盖一座行宫?”

  听到曾诚这么一说,朱劲松顿时有些哭笑不得的说道:“朕平时都在京城,偶尔出去也都是微服出游,也不好跟

  请收藏:https://m.boka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