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8章 人手不够用啊_埋葬大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绅们自觉斗不过朱二旦这种灭门的煞星,这些乡贤士绅们在小心斟酌一番后干脆主动响,先是烧了欠条又分了地,接着又响应朱二旦要搞农会的事情,虽说抛舍了大部分的家业,但是多少也保住了一部分家产,生活方面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另一部分对我鞑清朝廷还有信心或者在乡里名声臭大街的乡贤士绅们,则是早早的就收拾收拾细软跑路——虽说莱州没有我鞑清八旗驻防,但是从莱州逃往青州北部或者直隶都实在是太方便了,不管是走陆路还是海路都方便的一批。

  对于这些乡贤士绅们来说,现在扔下的那点儿家业根本就算不得什么,只要等朝廷消灭了孟良崮的叛军,那些家业早晚都能回到自己手里。

  然而,比较搞笑的是,整个维县地区就没有任何一个乡贤士绅选择拿出家产,拿出自家招募的那些所谓乡勇,跟着莱州知府一起死磕孟良崮叛军。

  一个都没有。

  对于这些乡贤士绅们来说,孟良崮的叛军该死不该死是一回事儿,主动带着家产和家丁护院投靠官府那可就是另外一回事儿了。

  前者再怎么凶残,只要抛舍大部分家业就能保住小部分家业,同时还能保住一家老小的性命。

  而在莱州知府治下的后者,那根本就是吃人不吐骨头的饿狼,一旦把家产和家丁护院都交给官府,那么自己这个所谓的乡贤士绅也就没有什么价值了。

  正是出于这种考虑,所以整个维县的乡贤士绅们或者选择跑路,或者选择散去大部分的家产以静观其变,反正就是没人投靠鞑子官府。

  这种风潮很快就从维县扩展到了昌邑,继而又向着平度、高密、胶州、掖县、即墨等地扩散,最后所导致的结果就是整个莱州都人心惶惶。

  然后就出现了更加搞笑的一幕。

  莱州各地的知县老爷们眼看着孟良崮的叛军一天天逼近自己的治下,愿意给鞑子尽忠的就像之前的青州知府封哲茂一般选择贼来我死便是,不愿意陪着我鞑清去死的知县老爷们干脆就挂印而去。

  对于这些官老爷们来说,只要手里有钱,回头上下打点一番,到哪里当官不是当,何必非得留在莱州府等死,那不是有毛病么。

  就算是退一万步,我鞑清真就亡了天下,难道他孟良崮的逆匪就不需要官老爷们治理天下了?

  所以,这不是什么弃官而逃,这是明哲保身,这是留有用之身以待新朝。

  到了后来,就连莱州知府他老人家也干脆挂印而去,把个空荡荡的莱州知州衙门留给了朱二旦和耿税。

  本身没了那些县老爷们就已经很神奇了,等到莱州知府也挂印而去之后,整个莱州的鞑清官场也就算是彻底完犊子了。

  然后就轮到朱二旦跟耿锐开始头疼。

  之前就已经提到过,因为地瓜的存在,莱州

  请收藏:https://m.boka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