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76章 全是熟人_天下珍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易了。

  这“一瓯清兴足,春盎避轻寒”是嘉庆写的一首茶诗中的最后两句。

  佳茗头纲贡,浇诗月必团。竹炉添活火,石铫沸惊湍。鱼蟹眼徐漂,旗枪影细攒。一瓯清兴足,春盎避轻寒。

  这首诗描绘的是嘉庆皇帝夜晚品尝新茶的情景。嘉庆皇帝特别喜欢喝茶,每天早晨起来都得来diǎn儿。

  唐易的脑子不是百科全书,之所以知道这首诗是嘉庆皇帝写的,是因为嘉庆皇帝用在瓷器上的御制诗文,只用在茶具上,而且只有这一首。

  也就是说,不同种类的瓷质茶具,只要有御制诗文,必是这一首。嘉庆对自己写的这首诗这是得有多满意啊?

  要说清代,在官窑瓷器上写上御制诗文的,就只有乾隆和嘉庆。所以,要是有人拿着有其他皇帝御制诗文的瓷器告sù你这是官窑,那直接就不用看了。

  但都是题诗,乾隆和嘉庆却形成了鲜明对比。

  乾隆呢,都知道,喜欢写诗,写太多了。他的御制诗文,不仅出现在各种器物上,而且所采用的诗,也是数量众多。

  但是嘉庆呢,只用于茶具,而且只有这一首。比他老子专一多了。

  所以贺志祥说看了诗就知道,那绝对不是随口一说。

  很多时候,高手鉴定,常常窥一斑而知全豹,看起来很神,而有的外行呢,也可能会觉得故弄玄虚。却不知道,这“一斑”的背后,隐藏了海量的知识。

  唐易听了之后摆摆手,“看东西哪能不看全?贺叔你是心里有事儿。行了,老爷子的礼物我收下了,私事儿说完了,说公事儿吧?”说着,唐易还递上了一支烟。

  “其实也是私事儿,但不是关于我的私事儿。”贺志祥不喜欢说废话,这一句算是多说了,这也就是关乎他老爷子和唐易。但接着就直切正题,“你是不是认识廖家的人?”

  “你说的是报雪堂?”唐易diǎn上烟,还没抽,停顿了一下。

  “对。廖沫儿是不是来过?”

  “是来过。最开始拿了件东西,像是来斗宝的。后来我从征集办匡主任那里知道了报雪堂,试探了她几句,结果她直接告sù我了。第二次找我,问我历家楼地窖的事儿,有diǎn儿莫名其妙。”

  “问你地窖的事儿就对了。她就是来收东西的!”

  “不可能!她来的时候,那地窖里的东西还没拿出来呢!”贺志祥不是外人,唐易就把买老王东西的过程简单介绍了一遍。

  “是有diǎn儿奇怪。不过,你说的那个拿走一盒玉器的民工,应该是先卖给了周云帆,周云帆又卖给了廖沫儿。而且,现在报雪堂的新门主廖怀沙和谭千尺联系上了,要把这几件玉器出手给谭千尺。”

  唐易一听,好家伙!自己还在琢磨呢,那盒玉器到底被谁买走了?原来转了一大圈,全是熟人!

  “这么说,廖沫儿不是为了这件事儿来山州的?后来正好遇上了这件事儿,顺道办了?”唐易看了看贺志祥。

  “应该是,不过,他找你干嘛?难不成报雪堂想和你合作?”

  “我看是有这么diǎn儿意思,不过也不全是,说起来很复杂。”唐易沉吟道。

  请收藏:https://m.boka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