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百一十二章 吾当如何 英雄本色(中)_问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默默等待。

  余慈收回视线。

  遍观一界,他愈发明白,情xù意志层面的共鸣,真要迸发出足够的力量,其“共鸣点”往往不会在“中位”,也就是贴近现实的层面,而总是趋向于上限、或者下限。

  道德总是虚无缥缈的,和正常的行事,总是有一定距离。

  就好像灵纲山的剑修,并非人人都是叶半山,可在内心深处,却有与叶半山一样的追求和向往,平时被现实的种种淹没,又或者只是片云点太空,在高不可及的幻想天空中飘游,只有一点淡淡的投影,留在心间。

  可一旦有条件,有机会,便能扶摇直上,共击九天。

  这就是道德法则的作用。

  道德法则既成,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就是客观不移的。

  余慈不可能大幅提升一界人的道德水准,但他可以尽可能地引导,发挥其效用。

  不幸的是,反过来参罗利那也可以,甚至做得更直接、更容易。

  比如此刻的北荒,已经是人头滚滚,血流成河,每个人都杀红了眼,停都停不下来。

  他们一个在提高上限,一个在拉低下限,又都要以现实为基础。

  指望亿兆黎民能像久受剑仙熏陶的剑修一脉那般壮怀激烈,就是不现实的。

  而短时间内让所有人都变成无恶不作的暴徒,可能性也不大。

  九成九的黎民百姓,在这场无妄之灾里,只能依靠本能来判断。

  这种判断,和剑修之激昂、儒宗之浩然;和海商会的狡狯、方回的复杂,是掺在一起的,到最后,反而又将回到“中位”,进入到混乱无序的状态。

  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如此。

  从这个角度来看,造化一脉的作用反而在放大。

  这就是“现实”的重要性。

  道德运化不是能立竿见影的事,道德要有现实的根基。就像造化剑仙所做的那般。

  不管当时灵纲山内外剑修百般情xù,可当造化峰上旗幡立起,训练有素的众剑修立刻各归其位,表xiàn出了对造化剑仙能力的服膺,才有后面的“三角共鸣”。

  而就算没有那罕见的“三角共鸣”,万千剑修在造化治下,也能发挥出超强的力量,维持住一域之地。

  如果说,这给了余慈什么样的启示,那么,答案就很明显了:

  在这种时候,面对魔潮,面对亿兆黎民,余慈必须要表xiàn出足够的能力,拿出相应的办法,要有能让人信任的力量。

  他现在就是玄门体系的枢纽,这种事情,除了他以外,还有谁来做?

  镜子翻转,不再照自己,而是转照天地万物,余慈视线随之。

  大概是思绪集中的缘故,不经意间,余慈倒是透过“明月”,与远在洗玉湖底的造化剑仙视线相接,意念交错:

  我在你的位子上,会怎么做?

  反过来,若你在我的位子上,又当如何?

  余慈没有得到

  请收藏:https://m.boka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