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7、盘中米肉,源是何处_长生可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张执象说不评价,但已经很明确了,江南的均田是田亩归私,让农民们背负了大量贷款,需要数年才能偿还,这期间要不断挤压农业剩余。

  生产力没有发生质变的时候,有一方面的生活忽然变好了,那就说明,有人在承担代价。

  顾璘明白了张执象的意思,他陷入了沉默,片刻后,他问道:“抛开南北农民承受的压力差别,仅谈论工厂内的公平,北边极大的薪酬差距,是否太过不公了些?”

  张执象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道:“顾府台可知,北方的所有薪酬,其实是由朝廷发放?”

  “便是农民务农,除了农产品有村社统一调配外,他们还有工资的?”

  “虽然普遍都是1级工资就是了。”

  顾璘神色一正,说道:“这也是我所疑虑的,朝廷免除赋税,乡村土地产出由村社按劳分配并按需低保分配,朝廷还要支付农民工资。”

  “如此庞大的财政开支,必然导致朝廷财政年年赤字。”

  “这能长久吗?”

  张执象笑道:“自然可以,不断发行国债就可以了。”

  “而这也是必须的。”

  “是保证粮食安全的必要制度,如今是按人发工资,以后不发工资了,却要按土地来发津贴,要让货币流入广大农民的手中。”

  “才是这个社会活力的根本。”

  顾璘皱眉道:“债总是要还的,不能一直寅吃卯粮。”

  “而且。”

  “你说过,生产力没有质变之前,这只是分配问题,钱发下去了,也不过是调整分配而已,实际上对所有百姓而言,生活并没有什么改善。”

  张执象问道:“如何没有?”

  他让顾璘拿来两个玻璃杯,又找了些石头、沙子、水。

  将石头装进两个杯子,然后各自到了沙子,说道:“缝隙还未填满,这杯水倒下去,被子里的空间才真正充斥。”

  “广大的乡村就是这杯水。”

  “他们有货币,就会发生贸易,更多的贸易代表更高的流通性,代表需求信号的交换。”

  “有了信号,便知道该如何去做。”

  “从乡村开始,他们有更多的主观能动性去发展生产力,也更加灵活,也有资本同外界交换,去做规模更大的生产。”

  “而江南不一样。”

  “徐阶把水抽空了,这里面只有沙子,农民们因为均田时的贷款在不断挤压农业剩余,自身没有货币,交易越来越少,纵有,也是以物易物,更遑论消化商品了。”

  “他们的确很卖力的在生产,但他们其实已经进入了死循环。”

  “没有资本,无法创业,没有交流,无法合作,几年之后,他们是有了土地,可资本的集中程度,让农业不断贬值,会让他们更累,只能更加压榨自己,去换取可怜的生活水平。”

  张执象把话题又说到了农村,这让顾璘眉头锁紧,但张执象的话他是

  请收藏:https://m.boka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