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百零三章 “中国船”上的人_主宰江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却没有与之相连的水道。有鉴于此,埃及无论向南扩张,还是与印度洋地区展开海上贸易都将受到很大的限制。

  最终埃及人还是找到的办法,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公元前19世纪后期,不仅“古苏伊士运河”得以开凿,绕过“尼罗河第一瀑布”的运河也在这一时期贯通。当然,所谓“古苏伊士运河”与21世纪人类所看到的苏伊士运河,在路线上不尽相同。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苏伊士运河,是一条起自红海(苏伊士港)、终于地中海(塞得港),将西奈半岛与非洲完全分割开来的南北向运河。在这条现代运河的修建过程中,一系列的湖泊,尤其是南部有自然水道与红海相接的“大苦湖”,帮助施工方法国人节省了不少工程量。

  古苏伊士运河同样也利用了大苦湖(时称“卡姆奥里特湖”)。但埃及人的方案却是在大苦河与尼罗河三角洲最东部的支流之间,修通一条长约80公里的东西向水道,以方便红海的船只驶入尼罗河(位于埃及伊斯梅利亚市与宰加济格市之间)。由于运河最初是由埃及法老所主持修建的,所以我们也可将之称为“法老运河”。不过这并不是一项一劳永逸的工作。最大的问题,是河道需要经常清淤。

  如果运河能够产生足够的商业利益,此类水利设施的维护本身,技术上并不存在难题。对于一条运河来说,是否有足够的货运量是关键。类似的问题还体现在东方的“京杭大运河”上。由于中原王朝需要这么一条沟通南方的运河,串联南北的经济、政治,是以在长达千年的时间长河里,京杭运河都得以因为这种“刚需”而不断得到维护。而在新的时代来临,在运河的航运功能被铁路、公路及海运替代后,京杭大运河就更多只能以“文化遗产”身份得到保护了。

  相比之下,古埃及运河遇到麻烦要大的多。我们知道,埃及和苏丹的大部都为撒哈拉大沙漠所覆盖,尼罗河是在一片沙漠之中,冲积出来了一条绿色走廊。这也意味着运河实际上是开凿于沙漠之中,淤塞运河的也不是上游所冲刷下来的泥土,而是运河两侧的流沙。这也使得古苏伊士运河更容易受到自然因素影响。相应的,如果埃及的统治者不能从红海贸易获得更多的利益,运河也就很容易被放弃了。

  波斯时代有了一次重挖,但八世纪时候就再度被废弃了。

  苏伊士运河的消息如果传遍了欧洲,英国人也好,法国人也好,肯定都会理解中国为什么会卖给奥斯曼帝国一级风帆战列舰这种镇国之器。

  跟串通红海与地中海的水道利益相比,一级风帆战列舰就不比一片羽毛重多少了。

  而赛利姆听说中国方面希望对苏伊士地峡展开大规模调查和勘探,希望能够建

  请收藏:https://m.boka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