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0章 古都长安_化工大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说的,小黑脚程快,没有多久就来到了灞水。灞水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没什么概念,对于唐人来说灞水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因为经过灞水就到了长安。

  一座横跨灞水的木梁石柱墩桥格外显眼,四段圆形石柱铆榫相接形成一根石柱,六根石柱组成一个桥墩。灞桥长约一里,宽两丈余,桥上行人车辆多不胜数,秩序井然的通过。

  桥边有一个石墩,上书“灞桥”二字。用的是隶书,字迹苍劲有力,字迹尚新,只是石墩风化严重,应该很有些年头了。

  陈再荣的学问得到很好的发挥,给陈晚荣他们解释起来:“灞水本名滋水,秦穆公霸西戎改名灞水,并在水上建桥,叫‘灞桥’。现在这桥是汉代修的,历时数百年了。”

  陈晚荣恍然,怪不得字迹尚新,而石墩已经很破败,应该是唐朝采取了和我们现代保护古物相同的措施,把字迹重新着墨,才如此之新。只是石墩无法修复,只能一仍如旧了。

  打量着车水马龙,陈晚荣心潮澎湃。陈晚荣不是学历史的,并不是连灞桥的重要性都不知道。只要稍具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我们常说的“秦汉雄风,盛唐气象”都和灞桥紧密相关,可以说灞桥是中国古代辉煌历史的汇集处,经过这里的历史名人不知道有多少。

  秦始汉武唐太宗都曾经过这里,走向他们人生的辉煌。秦始皇那支无敌的军队正是从这里东出函谷关,奔赴山东战场,扫灭六国,一统华夏,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汉武大帝的爱将卫青霍去病正是从这里奔赴大漠,统率千军万军大破匈奴于大漠深处,写下了“单于夜遁逃”和“封狼居胥”的壮歌。惊才绝艳的名将李靖也是从这里出发,开始了他夜袭阴山,扫灭突厥的征程。

  灞桥对于陈晚荣来说就是一个圣地,来到此处陈晚荣激动难已。

  正在陈晚荣激动之时,只听陈王氏语含哽咽:“他们在那里折柳呢。”

  柳和留谐音,折柳相送有留客之意。长长的柳丝在微风中摇曳,宛如向远行亲人招手致意,因而唐人往往折柳送别,而灞桥是大唐帝国折柳相送最出名的地方。不仅仅在于长安是大唐帝国的都城,往来于长安的人多,还在于灞桥边有很多柳树,柳色青青,正抽出嫩芽。

  往东的大道上停着不计其数的车辆,送别之人或饮酒,或煮茶,或亭中小酌,或赋诗,不管他们采取哪种方式,最后都会折下柳枝送别友人。离别之际,眼含热泪,挥手相送,依依不舍之情断人肝肠。芈何芈

  尽管陈晚荣没有送别,但是伤别情怀扑面而来,让人鼻子发酸。陈王氏的心肠最软,首先禁受不住,眼中的泪水滚来滚去,催起来:“再荣,快,我们离开这里。再呆下去,娘就忍不住了。”

  本章未完

  请收藏:https://m.boka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