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圆一章 怒其不争_味结膳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些事情,第一人称视角会讲得清楚,第二人称能分辨得清楚,第三人称可看得清楚。

  但如果年纪稍上来一些,这三个视角,自己都能了然。

  李太后贵为太后,皇帝之母,很多事已经理解得十分透彻——自古以来,哪能没有几位妃子真的是因为万分得宠,最后才站在万人之上的位置的。

  自己的经历明明就是如此,从心底想,她对郑梦境隐约的敌意可能也是源自这个女人的如今和自己的过往有很大相似。

  李太后坐上现如今的位置,也不是凭借“皇后”,而是凭借“贵妃”的身份,再“母凭子贵”得来的。

  如今自己的儿子,当今的皇帝有极大概率做出如他父亲一般的决断,而郑皇贵妃无论是内里、外在,比起当年的自己强出许多。

  说不好,李太后自己心底,就是觉得这个“强出许多”才处处对郑皇贵妃不满。

  要是金靓姗能更深刻地认识到“同类互斥”的道理,或许之后就不会愣是把自己逼到和“妖妃”郑梦境一样的境地。

  按常理综合来看,而今皇三子的夺嫡成功率显然要高出不受待见的皇长子一大截,皇长子生母——景阳宫的王恭妃早已与废妃无异,空有其号。李太后虽然同情这一位自己宫中曾经的宫女,但全部感情也最多止于同情。

  所以影响皇长子的因素只有代王恭妃养育儿子的李太后本人和宫中“老好人”王皇后了。

  王皇后的性格,不温不火,不怒不喜,处事圆融先于效率,为人温敦毫无棱角,李太后对此是相当厌弃的。

  但又能如何,后宫十几位妃嫔,也就只有此一位的地位还能帮着牵制一下郑皇贵妃,其余妃嫔要么如前阵子刚薨逝的王荣妃,要么就像眼前这多少有些惹人厌的“机灵鬼”李敬妃这般。

  眼下的“争国本”这出戏已经演至第六年,朝堂之上,已经全无当时张居正仍在时的光景,别说光景了,现在连个固定的朝堂也没有,或许翊坤宫还算是一处吧。

  李太后仍有四年,才到知天命之年,然而此刻就早已感觉很多事自己已经无从得知,无法控制,力不从心。

  朝中早先已有东林、宣、昆、齐、浙各个派别,相互倾轧,争斗日甚一日。

  五年之内,皇帝喜添三子,虽然皇次子当日夭折,但皇长子由自己慈宁宫内的宫女意外生产,而心思缜密、争宠有道的郑皇贵妃独产两子。

  这已经说明在夺嫡这件事上,皇长子和皇三子的起始高度就相差许多。

  有后为继,原本于家、于国都是天大的好事,哪知朝中那帮糊涂大臣为了拉帮结派,也搅和进来,场面越加混乱。

  偶尔有那么几个头脑清醒的,却心直口耿,上疏直言要皇帝立皇长子为储君。皇帝是李太后亲手带大的儿子,他的性格自己再清楚不过,越

  请收藏:https://m.boka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