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97章 乡试魁首_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不能确定,只好向身旁的另外一位阅卷官求助。

  “吴教谕,这份卷子请您看下,这几个典故?”

  《春秋》字数多,集注也多,所以典故也是最多的。

  每年乡试的时候,就是治春秋考生捏造典故的盛宴。

  要是将捏造典故的卷子送上去,那阅卷管就要贻笑大方了。

  孙教谕把握不住的卷子,吴教谕接了过去。

  “这几个典故都是《春秋》中的,这典故用得这么切题,后生可畏啊。”

  孙教谕这下放了心,吴教谕就是治春秋的,他是举人出生,参加了一次会试落榜之后,就选择做了学官。

  孙教谕拿起笔,在考卷最上方画了一个圈,然后写下“高荐”二字。

  阅卷官将卷子送上去,接下来就是统管春秋房的同考官阅卷了。

  同考官是本房所有卷子都要判的,所以时间紧任务重,大部分卷子也都是走马观花看一遍,然后按照阅卷官的判定来判。

  但是看到这份送上来的“高荐”之后,春秋房的房官拿起卷子,开始诵读起来。

  “高荐”就是不仅仅通过,还得到了阅卷官的大力推荐,可以列入前面名次的卷子。

  阅卷官写了“高荐”的卷子,房官也要写下自己的推荐等级,还要写下一句话的评语。

  这份卷子用词平实,但是这种写法才是最见功力。

  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能将深刻的道理写出来,检查了卷子没有其他问题之后,房官也在卷子上画了一个圈,提起笔却犹豫了起来。

  汪道昆就任督学之后,福建上下的学政官员都研究了汪道昆的文风。

  这位汪督学算是唐宋古文派,最是推崇平实隽永的文风,并不喜欢秦汉那种大气磅礴的议论。

  这篇文章应该会合汪督学的胃口。

  阅卷到现在,房官也没有看过比这篇更好的文章,他写上“可通经纶”,又附上了评语送了上去。

  通经纶,在前朝就是表示对这一经完全掌握的意思,在卷子上判“可通经纶”,就是同考官认可卷子可以排在本房前五名。

  这份卷子送到了副考官这边。

  副考官是福建学政提学使,作为副考官他只需要看同考官送上来的卷子就可以了。

  当然副考官也是有权力去查看那些罢黜的考卷的,但实际上基本上没有副考官愿意这么做。

  副考官要看五房呈上来的所有卷子,除非是明显不行的卷子,基本上各房通过的卷子,副考官都会同意,一并送给主考官裁定。

  这场乡试的副考官也是个性格柔弱的,基本上下面送上的卷子,也都是按照之前的判词一样送上去。

  烛光下,汪道昆正在阅卷。

  汪道昆皱起眉头,对身边的小吏说道:“去,把玄字丙丁辛号考卷翻出来。”

  小吏惊讶于汪道昆的博学强记,这位主考官的记忆力实在是变态,好几个下面考官没发现的典故

  请收藏:https://m.boka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