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876章 偷袭城门_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876章偷袭城门

  杜约的计划,实际上很冒险。

  司马懿早就有过自己的预判,再加上擒获的蜀贼俘虏的证实,知道潜入城内的“细作”军有可能对城门发动偷袭。

  因此,司马懿早就下令各城门加强防备,同时给每个城门洞内,都加派了人手。

  南门那边威胁最大,因此司马懿要求保持有五个什值守在城门洞内,轻易不准擅离。

  西门这边因为城外有一帮擅长爬墙的蜀贼存在,因此也不能轻视,同样是五个什在守卫。

  其他两个城门洞内也稍微加强了一个什的兵力.毕竟那俩门身处后方,也没有发现实质威胁。

  至于为什么只有五个什,五十人的规模.城门洞就这么大啊,人再多就变成人挤人了,真要发生战斗,反而会影响自己人作战。

  至于藏兵洞.藏兵洞当然有,也能往里面塞个几百人,但正常来说,城门不面临被攻破的危险,谁会把兵力提前布置到藏兵洞里去?!

  司马懿本来就嫌兵力不够用呢,哪有多余兵力专门分出几百人来去躲在藏兵洞里,就为了防止蜀贼不知道会不会出现的夺取城门计划?!

  以司马懿想来,蜀贼潜入城内的“细作”军数量本来就不多,撑死不超过三百人的样子,就算全都集结起来去偷袭城门,五十人的部队也许无法退敌,但也足够阻挡一阵子了。

  而从发现遇袭,到城楼上的士卒集结下来支援城门洞,甚至都不需要半刻钟的时间.五十人的部队,总不能连半刻钟都撑不住吧。

  所以,看似城门洞内的守军不多,但司马懿已经考虑过完整的防备方案了,而且从理论上讲,这套方案还是很完整的。

  嗯,仅限于理论。

  到了实际操作的时候,就满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首先,是司马昭对局势出现了误判,下令全军戒备城外的蜀贼攻城.这时候,不仅城楼上的守军把注意力集中在了城外,城门洞内的士卒们,也在忙着给城门加装顶木,防止敌军有冲车冲击城门。

  城门洞内的士卒,注意力也都集中在城门这一边,对于身后的情况,并没有太多的防备。

  其次,现在是凌晨时分,天色也只有蒙蒙亮,视野多少受到了一些影响,再加上杜约也很有耐心,西北角那边都火起快二刻钟时间了,杜约依然按兵不动,继续等待时机。

  一直到守卫城门洞的士卒们把注意力都放到去加固城门的时候,杜约这才率兵突然杀出,杀了城门洞内的守卫一个措手不及。

  当然,真要说起来,也是杜约的运气很好。

  杜约突然杀出,虽然说杀了一个出其不意,但也不代表城门洞内的魏军没有反应的时间。

  守卫城门洞的魏军校尉发现身后有敌军杀来,虽然惊吓犹豫了一下,但并没有持续太长的时间,他立刻下令,城门洞内

  请收藏:https://m.bokan00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